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发展高端制造还需“工匠精神”

来源:纺织器材在线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3日

国家提出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发扬工匠精神促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行业发展的提质增效。


纺织机械工业是基础性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如今,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纺织机械工业已经进入了高端制造产业。这是因为要适应纺织工业高新技术的发展。从正面来讲,通过提高自己来服务别人。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是形势的发展倒逼你不提高不行。国际国内不少事例证明,轻视和忽视制造业必定要走回头路。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可不是现在开始的,而是克林顿时代就已觉察,开始回流,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高端制造业,哪会来的IT产业,哪会来的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当然,现代的制造业回流,不是简单地搬迁,而是有了高新技术和实践上的提升。


纺织机械工业的技术提升倒逼企业里必须有千千万万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湛技术。


纺织机械工业中的高、精、尖技术比比皆是。常州喷丝板厂的纺丝喷丝板、多种异型孔的孔径、孔距都是微米级的,表面光洁度要求极高。河南二纺机公司的高速锭子,锭杆的制造精度高,成品组装后,在以2.5万 r/min的转速运行的情况下,摆幅基本为0。小小的钢领、钢丝圈都要达到“三高”、“一减”的要求。碳纤维织机的输丝辊摆幅不能超过15 μm。中纺科技公司无纺布熔喷工艺的模头,3.5 m门幅的狭缝间隙要达到只有几微米的要求。郑纺机工程技术公司水刺机的水刺头、针刺工艺的针刺机,在1 500 次/min的频率运转中,整机的结构、性能、配合丝毫不差,振动几乎为0。


如此等等的高新制造技术不是只靠嘴上空谈,而是要有真才实干的、有高超技艺的人才能拿出来。工匠精神可非一日之功。


再说一个反面例子,在一个国有企业里,花了巨资外汇,进口了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同时还进口的有操作工艺软件,当老外在场直接操作时,可以生产出100%的合格品,而让在场的中国人操作,产品合格率只有60%左右。老外耸肩一笑,“你们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有了精神可以创造物质。工匠精神不止是拿锉刀、开机床,而应当是广义而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业务、技术、技能都能做到精益求精才行。


“工匠精神”从何而来,要从工作实践中来。


“工匠精神”如何而来,要靠企业领导的思想意识、工作方法、管理制度而来。市场的竞争靠产品,产品的竞争靠技术,技术就是工作的实践成果。


“工匠精神”要靠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环境的培养,有群众基础,有物质条件。郑纺机工程技术公司采取专业技术工人的技能大赛,选拔尖子,选拔“首席员工”,同时将操作能手送进院校进行培训提高。“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实施还要有制度保证,郑纺机工程技术公司评选的“首席员工”与奖励挂钩,并且按时兑现。对工程技术人员和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实施自主创新的成果与奖励挂钩,与技术职称挂钩,并且有具体条件和规定,形成制度并且实施。有制度保证就可以调动员工爱岗敬业参加创新的积极性。这些都可以值得借鉴。

实施商品成台、工艺成线、工程成套的自动化、连续化无可非议,但这些都是事物的表现形式,最核心、最基础的还是要靠精益求精的精心设计、精密制造和精细管理。



1  
阅读数量(6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