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绿色纤维引领消费新趋势

来源: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1日

25个500毫升的聚酯瓶就可以制作一件上衣,再生聚酯纤维回收一吨可减少3.2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原液着色纤维制成的面料比后道染整制成的面料每吨节约30%~50%的成本……9月2日,在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的绿色纤维标志认证新闻发布会上,一批获得认证的企业展示了绿色纤维的“神奇”。

  

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介绍,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化纤生产大国,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量的比重达80%以上,化纤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约为70%。目前,中国化纤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每年4800多万吨的化纤产量,其中90%的原料来源于油气,而我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60%。“从原料来源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考虑,必须开发可替代化石资源的新的化纤原料。另一方面,工业生产中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开发全新的节能环保技术。”贺燕丽说。正是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导的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全面开启,旨在推进我国化纤工业的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和循环发展。“化纤工业能否加快转型,实现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循环发展,关乎我国纺织工业能否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创造竞争新优势,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纺织强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说。

  

据悉,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始于今年3月,至今已有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浙江绿宇环保有限公司、浙江金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滁州安兴环保彩纤有限公司、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8家企业部分大类产品获得了绿色纤维产品的认证。

  

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壳聚糖属于生物基化纤。目前,产品涵盖纤维、纱线、面料、非织造布、纺织成品及医卫产品。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废弃的虾蟹壳回收每吨市场价值在万元左右,将它们加工制作成壳聚糖,产品价值可以增加十倍。再制作成海斯摩尔纯壳聚糖纤维,就可以实现产品价值的十倍增长,达到百万元级的水平。加工成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生物医疗产品,如医用的外科植入膜类产品、手术缝合线等高附加值产品,产品价值将更高。”

 

新锦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档内衣、泳衣、运动休闲等面料的公司,是许多知名服装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该公司面料开发工程师陈可护表示,新锦采用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液着色聚酰胺绿色纤维开发了一系列面料,一方面减少污水、废气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虽然原料成本有所增加,但不需染色所节约的水、电、气、染料、助剂等成本足以抵消原料增加的成本,并且还能节约成本2000~4000元/吨;另一方面,产品环保的理念也更吸引了欧美大客户,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1  
阅读数量(555)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