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震纶董事长沈培荣:纺织业遇到困难很正常,以“工匠精神”纺好每一根纱

来源:环球纺机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9日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纺织产业竞争激烈,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这使得许多企业开始偏向保守发展。然而,位于震泽镇的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车间里所有机器都保持全天候满负荷运转,订单一直排到一个月以后,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前7个月,公司的销售和盈利双双保持30%的增长,这些数据令同行们有些惊讶,震纶凭什么“逆势而上”?


“纺织业遇到困难很正常,前些年一窝蜂的投入造成产能过剩,但实际上每年全球纤维消耗总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公司董事长沈培荣说,在当前的形势下能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关键是企业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告别过去那种粗放式发展模式,下决心实现产品制造自动化、生产装备智能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以“工匠精神”纺好“一根纱”,推动传统动能改造和新兴动能培育。

与许多纺织企业纷纷跨界房产、金融领域不同,这些年来,震纶聚焦棉纺业,专注于“一根纱”,以“工匠精神”不断把这一当家产品做到极致。

纺纱一般要经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等工序,过去,这些工序都需要人工完成。但记者在震纶的生产车间看到,整个车间各道工序之间实现轨道运输联接,生产全程采用智能数控和传感技术,由计算机进行分级控制,实现车间全盘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放眼望去,整个车间内只有三五名工人在巡视,完全摆脱了传统产业形象,达到国际领先的“熄灯生产”水平。


智能化生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品质,人工作业转为机械操作,不但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实现更高规格的标准化,震纶以每万锭用工25人的效率创造了国内棉纺行业的记录,已经达到了产业高端水准。


震纶公司副总经理吴建坤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60支粘胶纱线已属高端产品,震纶正在生产的80支纱线,1000米长仅有7.38克,对生产工艺要求更高。而且,用这种纱线织出来的布,轻薄透气,手感好,强度高,深受市场欢迎。

从传统制造到高端创造,震纶以清晰的产品定位赢得了市场,相比引领潮流的创新能力,更让震纶人引以为傲的,是对品质的一贯坚守。“与其他纺企不同,棉纺厂品质管控的关键,在于环境、原料、工艺、设备、操作五大基础环节,任何环节不能有半点马虎。”沈培荣举例说,前纺定量就好像开水龙头,用力太大,产量提高了,但质量难以保证。纺纱要求轻定量、慢速度,做什么产品投多少料,差一点都不行,用“工匠精神”来打磨产品,靠的是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工匠精神”的基础是工匠,企业哪怕有再好的设备,没有优秀的工人也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震纶在转型的过程中,尤其重视技工的培养,强调用制度管理养成工匠习惯,必须发扬匠心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有些棉纺厂,生产看似正常,但产品质量波动很大,原因就在于忽略了很多表面看不到的细小环节,最终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在沈培荣看来,能把基础管理这些简单又重复的工作做好,就是最不简单的事情。震纶的最大优势,在于所有工人能够静下心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不让有瑕疵的半制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更不能让有瑕疵的成品流到客户手中,把“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细小的工作环节,融入每一个纱锭之中,让1000多台套设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保持最佳状态,使50万个纱锭纺出的纱线质量一个样。

创新驱动、“工匠精神”也给公司带来了回报。目前,震纶已经建立起了以自主研发为主、技术引进为补充、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技术,高品质生产的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气流纺、涡流纺等各类纱线的主要质量指标,全面达到乌斯特公报5%的世界最高水平。稳定优异的品质,让震纶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国内顶尖、全球领先的现代纺纱企业。



1  
阅读数量(102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