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沙湾县南干渠村:村里“来”了个服装厂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6日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思想才能让他们接受新的事物,才能脱贫致富。”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金沟河镇南干渠村住村工作队队长肖宜霏说。

  走进南干渠村,村口竖立着“只有努力才能改变”8个大字,肖宜霏说,把这句话竖立在村口就是为了时刻提醒着村民要不断努力通过自己双手创造财富。

  南干渠村位于国道S115线以南,由回、汉、哈、维4个民族组成,共有159户、626人。2016年,第三批南干渠村住村工作队进入村庄,通过走访入户发现这里有很多富余劳动力,大部分为妇女。

  “我们也组织这些人出去务工,但是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都不愿意出去,比如老人孩子没人照顾,农忙时节走不了。”肖宜霏说。

  肖宜霏是沙湾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发展局局长,发挥自身工作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将华依达服装有限公司引进村庄,让村里的妇女不用出家门就可以工作赚钱,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她们照顾家里老人、孩子。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将三道弯村到这个村的路修好了,既方便村民出行,带动两个村的发展;又方便将服装厂的产品运出去。”肖宜霏说。

  记者了解到,服装厂在初期开展工作时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招工难。后来,工作队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第一次报名接近80人,但是有的人进来一段时间又走了,最后留下了40多人。

  肖宜霏说:“我们挑选了4人到阿克苏的服装厂总厂学习了2个月。在学习期间,通过微信群,工作队及时了解她们在阿克苏的学习情况。她们自己也经常给家里人打电话,说说她们的学习和生活”。

  从阿克苏学习的4人回来以后,工作队又组织这4人给报名的妇女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

  今年45岁的马莹女是服装厂的一名工人,如今已经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具有回族特色的服装了。“来服装厂之前我病了3年,一直都在家里没出去干活,多亏了工作队找来了工厂,让我过上了上班族的生活。”马莹女说。

  “现在厂里有100台专业平缝机,6台专用机,加上工人、管理者、后勤,预计能够解决130名富余劳动力”华依达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俊成说,“在招收工人的时候,五保户、残疾人、低保优先录用。同时,服装厂会根据农忙时节,调整村民的工作时间”。

  据了解,这些妇女已经在工厂里工作了一个月了,也拿到了第一份工资。服装厂实行干的越多拿的越多薪酬政策,一名手艺娴熟的服装厂工人,每月可以有3000元到4000元的收入的。

  “现在村民的地包出去了,工厂又有收入,每年至少可以增收12000元。只有努力才能改变,村民认识到这一点,现在都充满了干劲,当初半途走的人都来找我,说是想要回到工厂上班呢!”肖宜霏笑着对记者说。


1  
阅读数量(28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