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人才是短板?高校、纺企齐上阵培养人才从“娃娃”抓起!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2日
近年来,尽管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国纺织服装业发展普遍趋缓,但在我国最大产棉区新疆,这一产业却“逆势”做强,成为拉动就业的重要载体。8月11日,最新消息显示新疆区政府宣布出资1200万引进纺织人才,同时送出500人到内地培训。然而,重赏之下显露的却是自治区内纺织人才短缺的严峻态势。
纺企人才短缺 掣肘行业发展
今年1—7月新疆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1.4亿元,1-6月全疆GDP同比增长8%,纺织行业GDP同比增长40%。纺织行业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与纺织服装产业迅速发展相对比的是,纺织人才却成了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据新疆纺织行业相关机构2015年的统计,全疆各类棉纺织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超过5%,精通棉纺织业经营管理的人才更为稀缺。
虽然目前南疆三地州正在积极开展纺织服装企业用工需求调研,采取委托培训、企业自主培训、送出去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技能培训,但现阶段仍不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阿 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企业共有102家,提供的岗位共7500个。此外在新建项目完成后还存在2200人左右的纺织用工缺口,主要包括一线挡车工、维 修操作工、铲车司机、保全工人。但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些企业都存在缺人现象。据初步统计,仅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未来两年,每年就将持续增加用工2000人, 主要是一线的普工、技术熟练工等。
纺织服装企业对高端专业人才更是求贤若渴,供给严重不足。新疆纺织服装职业院校及专业的毕业生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数量上完全无法满足需求的激增。
2014年落户新疆的克州希望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绪学认为:“专业人才不好招更不好留。生产线上的纺织工人尚可以"现学现卖",但印染、设计等人才还需高学历、有经验的专业型人才担当。”
为了提高工人技术、技艺,让和田地毯更快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田霸丽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不得不从浙江嘉兴以年薪30万元聘请两位高级技师,担任公司设计和技术指导。该公司董事长乌布力艾散·乌布力喀斯木说:“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 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69%,但棉纺产能仅占全国的6.7%左右,后期发展潜力巨大。新疆的纺织服装产业速度发展的非常快,投资额呈倍数的增长,就业人数节 节攀高,但摆在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面前的首要问题是管理和技术人才的本地化培养和储备。”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谢青说, 这样的人才若全部从内地引进,不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不利于新疆纺织企业的持续发展。
引进纺织人才解决燃眉之急
面对人才短缺状况,自治区只能采取“抢人才”的战略来解燃眉之急。
8月11日,为提高新疆区域内纺织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开拓能力,新疆政府宣布拿出1200万元资金,从内地引进技术人才,同时送出500人到内地培训,加强与内地高等院校交流争取在新疆建分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杨勇在年初召开的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也强调,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制定更具开放性和普惠性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2016年,根据自治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扶贫开发攻坚的需要,结合内地纺织服装企业用工需求强烈的实际,新疆计划组织1—2万人到内地纺织服装企业就业培训。
在中国服装协会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经信委组织首批新疆服装产业创业和管理人才赴内地服装企业培训,来自13个地州(市)县的300名学员,赴北京市、上海市等9省市21家国内大型服装加工企业进行为期90天的实训学习,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高端人才的培育方面,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书记艾拉提·尼牙孜的态度是,只有采取符合新疆实际情况,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措施,才能壮大新疆纺织专业人才的队伍。
“这 需要教育部门、各大院校和纺织服装企业的密切配合。社会需要了解现代纺织企业新设备和新工作环境,开拓学生视野,改变学生观念,从企业用人、学校育人和行 业组织服务等不同层面,改变纺织行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搭建新型行业人才服务平台,培养技能型高素质纺织人才。”艾拉提·尼牙孜说。
建立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
新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新疆纺织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建立纺织人才培养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联合专业高校与生产企业共同培养纺织人才,谢清表示。
2016 年 自治区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培训人才范围将扩大至服装、家纺、针织三类行业,计划培训人数500人,更加注重企业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等管理类人才培 养。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新疆华春毛纺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授予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培训内容为生产企业必备的基本技术及生产管理、工艺管 理、设备管理、经营管理等创业和管理技能。
谢青表示,新疆当地的纺织服装职业院校,一定要发挥好职业教育层次多样、机制灵活、产教融合的特点,努力实现纺织服装产业链与纺织服装教育链的高效对接,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纺织服装人才培养模式。
记者走进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北校区的自治区纺织公共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被分为纺织生产区和针织服装区两个部分,棉花在这里经历条并卷、精梳、二道(及三道)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线、倍捻等程序,成为股线,最后再通过织布机成为布匹。
新 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技术分院院长李桂荣说,这个实训基地2011年由中央财政、自治区政府、学校共同投资3060万元建立,面积达4200平方米,机 器设备有640多台。“别小看这个小‘工厂’,它带给学院的是一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使教学更贴近实际需要。”李桂荣说。据了解,该校纺织技术专 业 80%的课时在实训基地内进行。
除了联合企业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政府和企业还要与专业高校合作培养高端型人才。8月6日,中国纺织 服装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在新疆举行,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具有纺织服装专 业优势的知名高校与新疆纺织企业和技术院校签订了“教育援疆、订单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书,深化校际合作,探索帮扶机制,提升新疆纺织服装人才培养质量。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与内地特别是东部沿海纺织服装产业有明显互补作用,新疆的人力资源潜力和棉花资源优势,以及区位发展条件完全有必要融入全国纺织服装现代产业体系。”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告诉记者。

1  
阅读数量(208)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