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关店大潮冲击的快时尚如何逆转服装新零售困境?

来源:POP时尚网络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6日

快时尚曾一度成为了服装行业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成为了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希望。自2006年始,11年时间,从第1家到近2000家,快时尚十巨头在国内市场遍地开花。然而几经辗转,几经折腾,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地鸡毛。快时尚线下版图扩张,一路高歌一路坎坷!

2017年接近年尾,快时尚十巨头在国内依旧保持着高速扩张的步伐!

GAP国内新增门店2家,累计门店超150家

MJst yle6国内新增门店2家,累计门店超200家

Forever 21国内新增门店3家,累计门店23家

C&A国内新增门店5家,累计门店超80家

ZARA国内新增门店9家,累计门店超500家

MUJI国内新增门店23,累计门店超200家

UR国内新增门店29,累计门店超200家

H&M国内新增门店35家,累计门店超400家

NewLook国内新增门店28家,累计门店110家

UNIQLO国内新增门店55家,累计门店超500家


高速扩店的另一面,却是关店新闻不断

虽然新店接连开张,但快时尚的风光不再,利润增速普遍放缓,关店大潮开始冲击着整个快时尚行业。

ZARA的母公司Inditex集团毛利率自2013年开始走低,2017上半年甚至下滑至56.4%,今年2月,还关闭了中国区最大旗舰店;H&M集团同样遇冷,2017年前9个月的销售额同比上涨7%,净利润暴跌20.4%,还放弃了每年在中国开设10%至15%家新实体店的目标;GAP集团经历了连续七个季度的销售额下降;UNIQLO母公司迅销集团2017年伊始,就已关闭了4家国内门店。快时尚“速度后遗症”渐显,彰显互联网“快思维”破产。

消费者开始厌倦所谓的快时尚的消费怪圈:购买廉价衣物——丢弃清理——再次购买。种种现象表明,消费需求已经转变,互联网的“快思维”被消费者逐步颠覆。

正因为快,则难以极致,本身构成了互联网思维的矛盾体,而传统服装企业一旦运用这种思维去展开业务,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

现象一:做工粗糙是无法避免的尴尬

现象二:抄袭复制成为无法摆脱的陋习

现象三:千篇一律成为无法扭转的印象


反互联网转型!

回到传统,赋能终端,立足用互联网手段做好原有生意!服装零售行业增速缓慢,市场趋于饱和,互联网思维看似都不靠谱,消费者已经从追求低价转变成质量为重,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在接下来的“质量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专注细节,打造高质量的符合用户需求的商品

从产品着手,细化流程,严格把控商品,确保商品的品质;逐步调整品牌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利用大数据手段,充分收集用户数据,并以用户数据来决定产品销售等模式。

二、重视用户,提升门店购物体验

服装零售门店以提供销售服务为主,因此提升客户购物体验需要从销售人员着手,细节化服务流程,精准把控客户需求。只有让线下购物像线上购物这么便捷,才能真正做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门店生意。

三、立足门店,实现高效协同管理

品牌可通过商务电子化,实现高效管理,降低大部分的资源浪费。打造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合作的资源共享模式,实现供应链各环节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1  
阅读数量(35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