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ICE或未见底 固定价采购宜缓

来源:顺风棉花网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1日
5月15日以来,ICE主力合约在创下近几年新高87.18美分后掉头跳水(基金逼仓再次以失败告终),九个交易日振荡阴跌后多头险守77美分整数关口(5月26日夜盘低点77.01美分),跌幅11.67%,一轮暴力过山车行情使多空双方都损失惨重。从市场表现、技术和供需层面来看,ICE跌幅全面收窄,距底部似乎已不远,一些国际买家和投机商逢低入市的热情回升,中国、越南、印度、印尼等纺织厂和贸易商大多不再采用ON-CALL点价方式,而是固定价成交。那么短期来看,ICE已经见底了吗?笔者的看法是,距离本轮行情底部仍有一段距离,主力合约下破76.17美分、75.35美分的概率客观存在,买方点价合同应该逐渐介入,但固定价签约尚早,原因如下:

一、ICE期货面临来自外围市场的压力增大。5月26日美国将一季度GDP增长率大幅度上调至1.2%(之前仅为0.7%),美修正GDP,表明新一轮加息马上到来(美国的失业数据已接近充分就业);而最为关键的是近日美联储官员反复吹风要如期缩表,一些投机和金融机构甚至认为美联储很可能从9月份第一次缩表,将对全球货币市场造成巨大的海啸,商品如一叶扁舟,只能随波逐流。一旦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双管齐下,全球其它国家被剪羊毛不可避免。

二、2017年北半球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长的利空渐显。从USDA公布的月报来看,2017/18年度不仅美国产量增幅超过12%,印度产量增长7%(据印度相关部门统计,预计植棉面积增长7%以上),非洲、巴基斯坦及巴西等种植面积和总产都将是双增。

三、ICE仓单仍将持续增长,实盘压力回升。据调查,受本轮ICE期货暴涨大跌的影响,美棉销售方回购和合同违约的数量并不在少数,而这部分资源将迅速生成ICE仓单。加上2016/17年度澳棉上市量连续增长,贸易商抓紧生成仓单以缓解、避免被基金逼仓乃至爆仓的风险,因此仓单生成的动力仍在。某国际棉商表示,5月中旬以来美棉、澳棉、西非棉、乌棉等实际毁约数量比较大,应明显高于USDA测算的10.96万包(5月18日前两周),因为有些延期装运、处于买卖双方协商或申请索赔、仲裁的合同未在统计范围内。
四、中国储备棉去库存力度减弱,对国际棉价的拉拽作用下滑。从统计来看,受5月22-26日一周储备棉轮出底价较前周大涨333元/吨、新疆棉的挂牌资源量下滑及郑期再次跌入15700-15900区间(CF1709合约)的影响,储备棉日均成交率分别为61.60%、60.26%、53.19%、51.21%、46.49%,纺织企业、贸易商对接拍储备棉的热情降温(轮出高品质棉花减少所致),储备棉去库存减缓,或低于业内预期。

1  
阅读数量(29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