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快时尚的“速度后遗症”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7日
快时尚在中国跑马圈地迅速扩张后,其“速度后遗症”开始呈现。包括ZARA、H&M、Uniqlo等国际快时尚巨头在内,近年来接连出现频繁关店、业绩增速持续走低的态势。分析人士指出,伴随国内消费者趋于理性及消费升级的趋势,疲态或许成为未来快时尚的主旋律。

新开商场不再趋之若鹜

与在国外多数选址临街独立店铺不一样,在广州,快时尚品牌几乎全部选择进驻购物中心。

东方宝泰、太阳新天地、西城都荟、乐峰广场、奥园广场等多家开业五年左右的新兴购物中心当初均是凭着吸纳多间快时尚品牌迅速打开知名度,成为继餐饮、电影院、超市后的又一人流发动机。

但近一年开业的购物中心中,除了天环Parc Central一口气集齐了多个快时尚品牌外,万科里、天汇IGC、凯德广场·云尚、捷泰广场均只进驻一两家快时尚品牌,富力海珠城、万胜广场更是难觅国际快时尚品牌踪影。

天汇IGC与天环Parc Central同属新鸿基地产打造,两者都有APPLE STORE、百丽宫两家主力店,但唯独快时尚布局很不同。天汇IGC除主打高质素餐饮外,另辟蹊径引入CollectPoint、UGG等多个首次进驻广州的时尚潮流品牌,但快时尚只有Uniqlo一家,目前开业仅5个月,客流量也迅速攀升。

正佳广场则是另一个快时尚云集的购物中心,人气、销售额也是广州众商场之冠,但在正佳集团准备于佛山ICC打造的正佳YOUNG项目中,楼高7层却未将快时尚作为招商重点,反而以90、00后喜欢的体验型业态为突破口,引进包括唱吧、迷你私人影院、音乐餐厅、网红直播间、文创空间、时装设计室、设计室品牌、年青创业的创客空间等多元组合。

或现旺一家损百家的尴尬

为何短短一年多,广州购物中心对快时尚品牌便不再趋之若鹜?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个中的关键因素。

曾几何时,H&M、ZARA等快时尚品牌以其惊人的单店销售额让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商们视其为招财进宝的“神像”,仿佛请到了这尊“神”,就能将场子带旺起来。

这几年,H&M、ZARA们在中国成为了“被宠坏的小孩”,不仅有众多购物中心争相邀请,还“好吃好喝”地伺候着降租甚至零租金,出装修费,改商场动线、门面,拿出最好的位置,快时尚品牌当然乐观其成,不大愿意费劲地四处找街铺。甚至坪效在广州排名第一的天河城,当初为“迎娶”ZARA,也要自降身价。

国内商业地产商如此过分溺爱H&M、ZARA们,其实给购物中心的后续经营埋下定时炸弹,快时尚堪称品类杀手,会大大挤压场内同类租户的生存空间,可能是旺了一家损了百家,而生意最旺的这家反倒是租金贡献最少的,这也是国外购物中心为何较少见到快时尚品牌身影的原因。

不过近一年来,随着快时尚品牌大举拓展电商渠道,加上消费者新鲜感退去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快时尚单店销量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看”,反而是书店、游乐场等大量体验型业态百花齐放,更能吸聚人气,所以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对快时尚开出优渥招商条件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数据说快时尚

在华掀起关店潮

去年底,GAP、Old Navy在广州天河路商圈新地标天环Parc Central仅扎营9个月便突然撤退。Mango去年已经计划关闭中国450个店铺,中国市场门店将所剩无几。

2月4日,曾被称为ZARA“中国区最大旗舰店兼首家形象店”的成都总府路门店突然关店。继ZARA关店后,成都春熙路上的全国首家C&A旗舰店2月底也突然结业。

业绩放缓或倒退

H&M2016财年营收仅增长7%,增速对比2014财年和2015财年的14%、18.9%大幅下滑。

Uniqlo是快时尚品牌中国门店最多的,不过同样未能避免业绩下滑的境遇。母公司迅销集团2016年财报显示,集团净利润仅480亿日元,同比上一年暴跌56.3%。

GAP 2016年在中国内地新开店仅17家,旗下副牌Old Navy则开店4家,然而GAP集团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集团连续七个季度销售额下降,其中GAP品牌同店销售下跌7%。

在众快时尚品牌中,ZARA的业绩可谓一枝独秀,母公司Inditex集团2016年前三季度财报净利润为22.1亿欧元,同比增长9%。不过,ZARA也并非没有隐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Inditex 的线下实体零售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增速不达预期的8%至10%。




1  
阅读数量(34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