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梳棉机相关隔距工艺参数设计原则

来源:中国纱线网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2日

近年来,梳棉机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其中梳棉机各部隔距的工艺设计合理与否,对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分梳、转移方面的隔距设计尤为重要。梳棉机上相关隔距工艺参数设计,应掌握以下原则:


1、锡林——活动盖板隔距:是纤维梳理的关键区域,宜偏小掌握且左右一致。校正顺序是由后向前、由右侧到左侧反复校正,掌握先紧后松的原则。新针布上车每点隔距应偏大1英丝,校正完成后要把锡林转动180°复试,以免有高点出现接针现象。


2、锡林——固定盖板隔距:后固定盖板与锡林的隔距从进口到出口也是逐步减小的。由于纤维仅仅经过刺辊初步梳理,棉束较多,此处隔距一般偏大掌握较好;定量重,原棉质量不好,此处应偏大掌握;定量轻,原棉质量较好时,此处可偏小一点掌握。锡林到前固定盖板的隔距主要对充分分梳的纤维进行整理,提高纤维的平行伸直度,故此处的隔距逐步收紧并偏小掌握为宜。


3、锡林——前后罩板隔距:锡林到后下罩板下口的隔距应比大漏底出口大,使得进口的气流平缓有序进入后罩板,因罩板的作用是抑制气流、纺织纤维扩散,无论前后罩板与锡林间的隔距都要遵循入口大出口小的原则,便于气流顺畅。


4、锡林——道夫隔距:锡林到道夫的隔距,因道夫对棉网有凝聚转移的作用,偏小较好,锡林不易返花,棉网清晰,条干均匀,棉结少。如果此处隔距偏大且左右不一致,棉网质量将受到很大影响。


5、剥棉罗拉——道夫隔距:在保证顺利剥棉的前提下,偏大一点掌握有利于减少道夫损伤;但过大将影响剥棉,造成搓转。


6、上下轧辊之间隔距大,棉网易下坠;隔距小,棉网易漂浮。


7、大漏底隔距:锡林到大漏底进口隔距大,纤维不易在大漏底进口处堆积;但隔距过大,大漏底内气流不好控制,同时隔距大带入气流多,从三角区补入气流容易对道夫上的棉网产生冲击出现破洞。因此,此处隔距在不造成进口集花的前提下偏小掌握有利。锡林到大漏底中部的隔距,要比进口小,起到逐渐收缩的效果,使锡林带动的气流均匀地流出尘棒,有利于短绒和细小杂质的排除。



1  
阅读数量(28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