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络筒筒纱外观疵点和内在疵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来源: 纺织器材在线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9日

络筒筒纱外观疵点产生的原因


1.蛛网或脱边

由于络筒张力不当,筒管和锭管轴向横动过大,操作不良,槽筒两端沟槽损伤等原因,引起筒子两端,特别是筒子大端处纱线间断或连续滑脱,程度严重者形成蛛网筒子。这种疵点将造成纱线退绕时严重断头。


2.重叠起梗

由于防叠功能失灵、槽筒沟槽破损或纱线通道毛糙阻塞等原因,使筒子表面纱线重叠起梗,形成重叠筒子。重叠起梗的纱条受到过度磨损,易产生断头,并且退绕困难。


3.形状不正

当槽筒沟槽交叉口处很毛糙、清纱板上花衣阻塞、张力装置位置不正时,导纱动程变小,形成葫芦筒子;操作不良,筒子位置不正,造成包头筒子;断头自停机构故障,则形成凸环筒子;络筒张力太大,或锭管位置不正,形成铃形筒子;在锭轴传动的络筒机上,由于成形凸轮转向点磨损,或成形凸轮与锭子位置有移动,则造成筒子两端凸起或嵌进。


4.松筒子和紧筒子

张力装置的工艺设置不当或筒子托架压力补偿不适当,使张力偏大或偏小,前者造成紧筒子,后者为松筒子;张力盘中有飞花或杂物嵌入,车间相对湿度太低等原因,形成卷绕密度过低的松筒子,纱圈稳定性很差,退绕纱线时产生脱圈。


5.大小筒子

操作工判断不正确,往往造成大小筒子,影响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并且筒脚纱也增加。采用筒子卷绕定长装置可克服这一疵点。


络筒筒纱内在疵点产生的原因


1.接头不良

捻接器捻接不良;络筒断头时接头操作不规范,引起接头形状、纱尾长度不合标准,如长短结、脱结、圈圈结等。这些不良接头在后道生产工序中会重新散结,产生断头。


2.飞花回丝附入

电子清纱器失灵;捕纱器堵塞、吸嘴回丝带入;当纱线通道上有飞花、回丝或操作不小心,都会引起飞花回丝随纱线一起卷入筒子的现象。


3.接头过多

电子清纱器灵敏度设置过高或验结调整不当。


4.原料混杂、错特错批

由于生产管理不善,不同线密度、不同批号,甚至不同颜色的纱线混杂卷绕在同只或同批筒子上。在后道加工工序中,这种疵筒很难被发现,最后在成品表面出现“错经纱”、“错纬档”疵点。


5.纱线磨损

断头自停装置失灵,断头不关车或槽筒(滚筒)表面有毛刺,都会引起纱线的过度磨损,纱身毛羽增加,单纱强力降低。

筒子的内在疵点还有双纱、油渍、搭头等。


自动络筒机的高度自动化从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络筒优质高产对人为因素的依赖。由完善的络筒技术和强化络筒生产管理所形成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使上述的筒子外观疵点及内在疵点得以避免。



1  
阅读数量(87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