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机业:谁束缚了企业创新的手脚

来源:常熟纺机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8日

众所周知,我国的纺机发展是从引进、消化吸收起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不少纺机企业有了自主创新产品,但国内用户企业并没有对这些自主创新产品完全接受和认同。同时,国产纺机还经常会接到国际纺机巨头的专利侵权诉讼。我国纺机自主创新之路走得很艰难。


随着原材料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问题的日益凸现,过去依靠价格战的生产经营模式似乎已经没有多少生存和发展空间了。


人们越发认识到,只有提高纺机产品的产品附加值,拥有自己的自主产权产品,自己才能把握市场的定价权,国产纺机才有可能和世界知名纺机产品叫板。


为什么没有做到创新


高耗、低效的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制约了人才的正常成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


我国纺织企业多年来一直延续着量升质不升的发展模式,高耗、低效的市场需求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中低端纺机器材产品的发展。


造成了资源巨大浪费、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血拼的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制约了人才的正常成长,使一些先进技术与项目无法在国内及时消化。

 

如何才能做好创新

 

当前企业自主创新的最大阻力在于思想守旧,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然后还要建立相关的研发和人才机制。


在谈到我国纺机企业该如何改变目前自主创新不足的局面时,不少企业负责人表达了只有将中国纺机放入全球的市场进行充分竞争,才能成长壮大的观点。


常纺纺机高总认为,要解决自主创新问题要从三个主要方面着手。一是要关注市场,把引导市场和市场需求相结合;二是培养一支自主创新与生产、与市场、与客户能对接的科研团队,特别是要加强对领军人物的培养;三是有更灵活的体制、机制与环境相适应;四是要舍得资金投入。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林子务对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开出的药方是:必须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纺机研发模式。他认为,研发模式远重于具体的纺机发明,这有些像“授人以渔”的技巧远比“赠人以鱼”重要一样。


创新要符合市场需求

 

创新产品一般具有市场定价权,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产品创新表现出巨大兴趣。但创新一定要和市场需求吻合,否则创新成果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在开展创新工作时,不少企业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虽然搞了不少创新,成果也有一些,但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却没有产生明显效果;有的甚至是白白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这种尴尬情况的出现,无疑对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由于创新产品一般具有市场定价权,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产品专利申请表现出巨大的兴趣。从这种意义上讲,专利已不单单是鼓励创新的手段,而且还是企业产业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


目前,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自主创新工作还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也已经看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着手为中国制造正名的工作。就像常纺的双剑杆织机,在质量上已经媲美国外,而在车速上也在迎头赶上。



1  
阅读数量(593)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