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纱技改催生新活力

来源:中国棉纺织协会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4日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这句话用在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上,非常形象。产业经济的持续活力源于持续的技改转型,纺织服装行业是典型代表。近两年来,作为襄阳传统优势产业的纺织产业,在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持下,再放异彩,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花朵。



“搬”出来的产业新城


9 月下旬,经市政府批准,我市新增 6 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至此,全市 20 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中,纺织产业园区已经有 2 个:位于襄州伙牌镇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和位于樊城太平店镇的化纤纺织产业园。


2010 年,襄州区抓住沿海地区纺织产业转移及襄阳城区纺织企业外迁的重大机遇,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园,并于 2013 年成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目前,园区一期建成面积已达 14 平方公里,入驻工业项目 68 个,其中纺织服装项目 35 个,投产纺织企业 13 家,在建纺织项目 20 个,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度达到 60%以上,一座产业新城正在形成,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襄州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一些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已经入驻园区:投资 55 亿元的际华湖北纺织生态工业园项目已落户园区;年生产能力达 10 万锭的新国缘高档纺纱项目已投产;投资 7000 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的襄阳九天纺织有限公司,产品质量和档次再一次提升。


“转”出来的提档升级


企业唯有持续地推进技改转型,才能确保低成本、高质量,提升竞争力。际华三五四二是襄阳纺织服装行业技术改造的典型代表。


始创于“八五”期间的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世界顶尖生产设备,去年实现产值 5 亿多元。公司自 2011 年 10 月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来,先后创建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高支高密家纺面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环保复合面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工业设计中心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企业科技创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公司拥有 253 项专利,每年研发新产品均在 130 个以上,开发的木棉多组分混纺纱线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柔洁纺原创技术等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将进军欧美高端市场。2016 年上半年,际华三五四二投资 750 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一些纺织企业借助征地建厂房、扩能改造之机,淘汰落后设备,引入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襄阳泰明实业有限公司纺织扩能项目投资 1.2 亿元,上半年已征地 69 亩,一期建设特宽幅喷气生产线、1.1 万平方米织布车间,新上的喷气织机、浆纱机等,均为国内一流水平。


湖北银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拟投入 3100 万元,对 6.3 万锭紧密赛络纺进行技术设备改造和产能提升,通过引进精梳机、自络机等设备,将形成 4 条高档纺纱生产线。


“聚”出来的行业高地


据市经信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拥有棉纺锭 310 万锭,年产各类纱线 68.1 万吨;布机 2.55万台,年产各类坯布 21.9 亿米,形成从皮棉加工到纺纱、织布、化纤、印染、服装、家纺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2015 年行业总产值为 595.8 亿元(含化纤),占全省纺织产业总产值的 1/6,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市州第一位。



1  
阅读数量(7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