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降低紧密纺色织物浆纱断头的几项措施

来源: 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1日

紧密纺纱与传统纺纱相比,纤维受力均匀、抱合紧密,几乎没有内外转移,成纱结构和质量有较大改善。主要用于加工高档名牌服装及床上用品,需求量较大,销售前景看好。紧密纺织物布面手感柔软、穿着舒适、悬垂性好、光泽鲜艳,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我公司在卡尔迈耶浆纱机上生产CJ 14.6/14.6 433/276 231紧密纺色织品种时,上浆经轴数定为每缸20个经轴。为避免产生“飞花”疵点,前6个颜色较深经轴(经纱根数2970根)进前浆槽,后14个颜色较浅经轴(经纱根数6922根)进后浆槽。浆纱时倒断头多,严重影响了织机效率。后经摸索、实践,采取了相应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措施,使浆纱断头大大降低,织机效率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现将这方面的体会作以简单介绍。


1.浆纱断头产生原因


经观察,浆纱断头多发生在干分绞区及伸缩筘处,原因如下:

(1) 前浆槽的纱片因头份少,纱与纱之间的间距大,经纱来回摆动的幅度大,再加之该区张力设定过小,出浆槽后纱线打绺,形成麻花绞头,造成绞断。


(2) 前浆槽纱线根数少、纱片薄,但因浆液粘度过大,渗透不充分,造成表面上浆,再加之烘房温度过高,回潮率低,造成脆断头。


(3) 前后浆槽因经纱根数相差悬殊,各区张力调整不够合适。特别是干分绞区及前浆槽喂人张力、预烘张力偏小,不利于浆纱排列均匀,浆纱易粘并、打绺而导致断头。


2.消除浆纱断头的技术关键与措施


2.1 操作方法改进


在操作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浆纱起机前准备工作的改进。要求浆纱操作工提前穿好大、小绞线,然后再放浆、煮浆至开锅,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升速开车20 m~30m后,再开烘房蒸汽,以保证达到6%~7%的回潮率,从而避免造成脆断头。


(2) 浆纱起机工作的改进。浆纱起机时,原来的操作方法是值车工在车头随浆纱运行方向手工拽纱,现改为将纱片直接卷绕在空织轴上。浆纱正常开车时,换空织轴重新卷绕,以便于干分绞区张力的均匀控制。


(3) 尽量缩短上、落轴及穿绞线时间。上、落轴及穿绞线和处理断头时,动作要快,尽量控制在爬行速度,不要停车,避免前浆槽较薄的纱片因烘燥时间过长而发生脆断。


2.2 浆纱工艺改进


在浆纱工艺方面我们进行了以下改进:

(1) 适当增大干分绞区张力及前浆槽纱线的喂人张力和预烘张力。经纱张力的大小对浆纱伸长和浆纱排列、卷绕有很大影响。浆纱张力(特别是湿区张力)过大会导致浆纱过度伸长,不利于织造;浆纱张力(特别是湿区张力)过小不利于浆纱排列均匀,使干分绞困难。为避免前浆槽纱片出浆槽后,纱线打绺成麻花绞而导致干分绞区、伸缩筘处绞断,我们适当增大了干分绞区及前浆槽纱片的喂人张力和预烘张力。


(2) 保回潮、降粘度、防脆断。前浆槽因纱线头份少,上浆不均匀,回潮率小,易造成脆断,因此降低了烘燥温度,以确保7%左右的回潮率;并降低了前浆槽浆液的粘度和固体量,调整了压浆辊压力,以确保前浆槽纱线均匀上浆。从而解决了因上浆不匀、烘燥过于而造成的脆断问题。


3.调整工艺参数


相对于对传统环锭纺纱上浆而言,对紧密纺纱进行上浆时,前浆槽喂人张力加大33.3%,前浆槽预烘张力加大25%,干分绞区张力加大22.3%。


4.结束语


实践证明,针对紧密纺纱的性能特点,在浆纱生产中适当加大干分绞区及前浆槽纱线的喂入张力、预烘张力;单独控制前浆槽的浆液粘度,确保达到一定的回潮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操作方法适应了紧密纺纱的浆纱要求,提高了织轴质量。



1  
阅读数量(83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