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绿色纺织:“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

来源:中国棉纺织协会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0日

今日,由福建省科技厅主办,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三明市科技局和永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五次鼓岭科学会议在永安市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绿色纺织产业的科技展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以及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共计1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福建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路和举措。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表示,纺织行业已经不再是简单解决穿衣问题的行业,它与时俱进,与所有高科技沾边,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产业已经不传统,而是大量采用高科技、生产新技术。

  他指出,纺织行业“十三五”的重点任务包括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实现纺织智能制造、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绿色发展进程等。而绿色织造主要涉足两大行业,一是化纤行业,二是印染行业。由印染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废水排放,如何减少废水排放,甚至做到无水排放,是行业“十三五”要做的重要技术探索。

  面对国家强制性节能减排政策和纺织行业“十三五”的重要规划,福建通用三明(永安)产业园积极实施先进纺织印染工程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带动纺织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三明市相关领导表示,三明位于福建省中部,是与长乐、泉州齐名的福建省三大纺织产业聚集地。2014年,通用三明(永安)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该产业园定位于“高端智能、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行业整合,努力使园区成为纺织高新技术高度集中的产业园。

  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在福建研发建设的“1000L复式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项目就是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果。该项目以二氧化碳为介质代替水进行染色,突破了传统纺织印染大量消耗水资源,且产生污染的发展瓶颈,实现了染料与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达到零排放无污染的效果,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对纺织印染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该项目进行到中试线阶段,在散纤维、线、筒子纱和坯布染色方面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可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

  随后,大连工业大学院长郑来久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的理论与发展。他表示:“作为世界纺织生产加工大国,纺织加工年耗水量近100亿吨,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难题,2001年起大连工业大学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技术研究。


1  
阅读数量(27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