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全球纺纱速度最快设备,每分钟450米,300工人干了2000多人的活!

来源:环球纺机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8日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是最早对纺织女工的描述。而流水线上密密麻麻的工人,则是我们对传统纺纱企业的印象。昨天,小编走进位于盛泽的京奕集团生产车间,却看不到几名员工,只有涡流纺纱机有条不紊地运转,滚下一锭一锭的纱线,一旦纱线出现断头,机器臂还可以自己接上。一个纱锭完成后,还有落筒小车自动收集替换;设备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到操作人员手机上,操作人员根据指示迅速定位所在机器,快速解决问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故障响应速率大大提高。


“花木兰”变成了机器人


京奕集团加快生产管理智能化


“同样是做纺织,‘花木兰’早已经变成了机器人。”京奕集团董事长陈克勤说,从前道纺丝工序开始,生产车间就大量采用机器人,连断线接头这样的“细活”,也都交由智能机器人去完成。这些智能机器人纺纱速度可达每分钟450米,这是目前世界上纺纱速度最快的设备,是传统纺纱机的20多倍,每万锭用工为9人,只有国内同类企业的30%。“机器换人”在降成本的同时不但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增强了品质的稳定性,产品实现了更高规格的标准化。



在盛泽最早开启智能生产的京奕,如今已将智能生产延伸到了智能管理。京奕为每批产品贴上了特有的条形码,在生产车间、成品出入库实现ERP系统管理,打通公司内订单—工艺—生产—入库—出库等所有环节,能够实时监控客户订单生产配送全过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加速融合,推动京奕制造向价值链高端不断延伸,开启一场效率跃迁的全新变革。


小编在京奕集团的智能仓储库看到,系统自动扫描货物上的条形码,查看货物数量、目的地等信息,然后整车称重,在确认无误后,车辆可以直接驶出工厂。如果信息不符合,大门就不会打开,这些出入库信息还会同步发送到指定人员的手机上。


“实现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也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陈克勤说,以往,每天接近200吨原料的出入库至少需要10多人清点,还会出错,现在只要3个人就可以了。产品到客户那里,还有一个追踪反馈的信息,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进行追溯。以往公司按单生产,从接到订单到制定生产计划,至少需要4至5天。实行信息化管理后,1天时间就能完成,通过整套的信息化系统提升,实现了产、供、销整条供应链的协同。


目前,京奕集团拥有国际最先进muratec涡流纺纱机共计99台,年生产能力约20万锭,在以往同等规模产能的企业用工需要2000多人,现在公司上下包括销售和管理在内,总共只有300人,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转型升级成效凸显。


“低谷期正是投资的机遇期。”陈克勤表示,今年公司投资2亿元进行二期建设,准备再引进72台国际最先进的涡流纺纱机,目前,首批32台进入安装期,力争下月投产。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达到年产35万锭规模,公司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纺纱智能型产业化基地,成为同行业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



1  
阅读数量(53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