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小日本黑科技:0.012毫米的线如何穿进0.03毫米的针?

来源:环球纺机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1日

东京近郊的千叶县市川市,有一处小型生产基地,它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河野制作所的总部及厂房。该公司开发研制世界上最小的显微手术针,用于缝合微细血管和神经,如今以“CROWNJUN”的商标享誉全球。


开发生产用于血管缝合的0.03mm手术针


你知道世界上最细的手术针是什么样的吗?


它细之又细,直径0.03mm,长0.8mm;手术针上的缝合线更是细到肉眼难以看到,直径仅有0.012mm。这种0.03mm的极细手术针应用于临床,给再生移植手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使此前难以完成的手术,如0.5mm以下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的缝合手术得以实现,在婴儿断指再生手术中也取得了巨大成果。


借助显微镜完成的外科手术叫做“显微外科手术”,以往手术中使用的标准手术针针径为0.1mm,它很难缝合小于0.5mm的人体组织。0.03mm极细手术针的研制成功,使医术精湛的医生有可能完成更加微细的0.1mm直径血管的缝合,这种手术被称为“超级显微外科手术”。


“全球最细”的挑战困难重重


这种全球最细小的手术针历时3年的开发,于2004年完成。


董事长河野淳一回顾说,当时连医护人员都普遍认为没必要制造那么细小的手术针,也没有哪家厂商具备这样的技术能力。但是,有一家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提出希望“能制造出更细的手术针”,于是河野制作所开始向直径0.03mm的手术针发起了挑战。


开发工作困难重重。手术针所用的材料是特种不锈钢,在整个制作流程中,需要对不锈钢材进行拉伸、切割,将顶端削尖、弯曲、研磨锋利等一系列加工。但是手术针如此细小,虽然使用的是金属材料,却要制作得像棉花的纤维一般轻如游丝。整个加工过程要求技术娴熟的员工在显微镜下手工完成,所需专用工具和器械都是由河野制作所的员工独自研发的。


微细针上的引线孔


为如何在如此微细的针上穿入手术用缝合线,他们也绞尽了脑汁。此前的方式是用钻孔机或激光在针上打孔,再穿入缝合线。可是找不到能在0.03mm细的针上打孔的钻头,用激光打孔,金属又会熔化。最终他们采用了传统方式,在针尾开叉出一个卡槽,把缝线夹入其中。


河野制作所成立于1949年,创业之初生产测量仪用针等零部件。上世纪60年代中期转向医疗器材领域,此后开始研制各种规格的针线一体类手术针。特别是在显微外科领域,该公司作为日本国内的先驱而备受关注,2008年选入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编写的《300家有活力的制造业中小企业(2008年版)》,2009年获得“日本制造业大奖 内阁总理大臣奖”。日本天皇也曾于2010年前来公司总部工厂视察。


精工细作,大部分员工为女性


手术针的日本国内市场每年约为250亿日元,参与这一市场的日本国内外厂商约有10家。目前河野制作所生产各类缝针约1万种,向日本全国的综合医院供货。河野董事长表示:“我们公司的特点是可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这是大型企业无法做到的。从市场营销到产品的策划、设计和研制,公司内部均可应对。很多生产设备也是我们独自研制的。”


手术针占河野制作所销售额的80%,总部工厂负责生产极细手术针等需要手工制作的产品,批量生产的产品,由位于茨城县常总市的筑波工厂的生产线完成。总部工厂以制造部门为主,承担精细的工作,高度的注意力必不可少,半数以上员工都是女性。她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很多人骑自行车来上班,在鸦雀无声的厂房默默进行手工作业。


拓宽海外销路,以满足有望增长的需求


针径小于0.05mm的手术针由于属于利基市场(小众市场),因此在日本国内的市场规模有限,但随着移植技术的进步和再生医疗的发展,今后的需求有望增加。而且,随着医疗的高级化,发达国家自不必提,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显微外科市场也在扩大。为此,河野制作所同时也在着力拓宽海外销路。


此前还有来自泰国、越南及中国等亚洲各国的参观者,专程前往参观访问。今后河野制作所期待着进一步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自2012年河野制作所进入中国市场后,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向全球市场发展。以“CROWNJUN”品牌的显微手术针为制胜法宝,河野董事长对自己企业的独创技术倾注了高度热情。



1  
阅读数量(919)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