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服装业的转型之惑:走不出的过去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1日

ZARA以“快”为主题,宁愿放弃优秀款的后续销售机会,也要保持上新的频率与节奏,坚持创新的速度与频率。

(2)、产品价值的敷设与品牌积淀

  低价,是快时尚产生的渊源,也是把快时尚送入坟墓的黑手,因为有些快时尚品牌忽略了价格以外核心价值塑造。一味的低价,除了压缩产品的利润空间,误导市场和消费者,还为自己设置了恶性循环的成本深渊。

  产品的竞争力当然不是来自于价格,而是产品的价值敷设和品牌的价值积淀。这就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KM是以北欧文化为品牌基础的快时尚设计师品牌, 设计风格倾向于北欧简约自然,注重为大众消费者打造优质时尚生活。自创立以来,KM就坚持走简约舒适、休闲优雅的设计路线,而非追求产品的高贵奢华。并且,沿袭北欧设计师对产品精雕细琢和自然环保的观念,对产品原料和制作工艺进行开发和改良,使其更加时尚、优质、优雅。

  以北欧文化为品牌基础,以简约舒适、休闲优雅为产品设计路线,通过对原料、制作工艺的开发改良和产品价格的有效控制,让消费者只需付出等同于成本价的费用就可以获得,真正实现高性价比的购物体验。

  KM坚持认为,时尚不仅仅表现在产品设计、款型、裁剪上,更是一种文化传达。KM注重产品的文化价值敷设和品牌的价值积淀,将北欧生活哲学融入产品中,让顾客在体验之时,感受时尚的真正意义。

  近两年,KM每年有上百家新店铺开张,这对他们把握市场,建立大数据管理系统意义非凡,通过实时的门店反馈,数据第一时间发挥最大销售率,既有效降低库存滞销的风险又明确了下一批商品的设计走向与生产计划。

  5、与时代同步、与科技同步,促进企业步入现代化生产管理

  当前,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无论是上游生产领域还是中下游环节,人力资源成本成为经营、竞争的最大桎梏。工资在近两三年翻倍,企业经营压力沉重。

  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必须考虑生产管理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要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半机械化生产走出来,逐渐转型为现代化生产模式,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身产技术,替代传统的生产环节。这个社会,已经是高度智能化社会,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相信用机器代替人原始的手工操作是大趋势,对于服装生产加工环节来说,不仅促使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其核心还在于劳动生产率跨越式提高,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率提升。

  这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业来说,尝试通过机器换人寻求技术红利又是一个摆脱经营成本的选项。目前,日本打算在2020年用机器人逐步替代工资高昂的劳工,以占据价格优势。

  服纺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减员增效,缓解招工难的有效途径,由此也拉开了我国“机器换人”的大幕。浙江省是率先推行“机器换人”计划的省份,2013年年初,浙江政府推出全面实施“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城市”的“四换”工程。

  比如在服装生产加工领域的有些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引进,对提高生产率效果十分明显。

  服装吊挂系统是在数控机械、机器人、自动化仓库、自动输送等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项目之上发展起来的生产单元或系统。一件成品裁好后在这里经过约17道工序,从头到尾一次性完成。该系统能缩短加工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半成品占地面积,保证产品质量。剪线机也是一种取代人工操作的智能化生产机器,比如牛仔服装剪线,效率是人工剪的8倍,这对生产率提升、用工成本下降而言,数字是惊人的。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4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