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针织专区 >正文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在枣庄调研

来源:中国轻纺原料网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07日

HGF43-1-24多梳栉带压纱板经编机面世。专家鉴定后大吃一惊:“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后,鑫港联合东华大学等科研院校,瞄准经编机最重要的技术指标——转速,投入数千万元潜心攻关。2012年底则是一个里程碑。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等权威专家鉴定后宣布:鑫港研发的XGHM43/1提花经编机,比国内外同类机型提速15%,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媲美世界一流的技术,以及巨大的比较成本优势,让鑫港纺机迅速崛起:目前已占据国内市场90%以上的份额。“我们的订单排到明年了,每天都在加班加点。”总经理郑春华说。
  己内酰胺是化纤行业重要的原料,目前国内市场半数依赖进口。长乐是全国最大的锦纶民用长丝切片生产基地,力恒锦纶公司是龙头企业之一。2010年,他们投资新建恒申合纤项目,将年产锦纶切片和民用丝70多万吨。挑战接踵而至:上游原料己内酰胺从何而来?
  力恒决定主动出击。2013年5月,他们发起的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全球顶尖的己内酰胺生产商荷兰皇家帝斯曼公司合作,落户连江可门开发区,总投资40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预计2015年底投产,达产后年产值500多亿元。届时,不仅能满足长乐锦纶企业的需要,或将改变目前我国己内酰胺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创新驱动
  长乐纺织化纤产业规模“节节高”:2011年突破700亿元,2012年达947.78亿元。这样“大块头”的产业下一步再领风骚,依靠什么?
  “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抢占制高点,才能继续做大做强。”长乐市领导说,长乐企业家素有爱拼敢赢、永不满足的精神,艰苦奋斗累积财富后又扩大再生产,“对于企业深化技改、研发创新,我们全力予以扶持。近几年,固定资产财税抵扣都达数亿元”。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长乐企业家将创新驱动的着重点首先放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上,以此来优化和革新工艺,提高竞争力。
  走进金纶高纤、力恒锦纶、锦江科技等企业生产车间,随处可见当今国际最顶尖的设备:德国卡尔迈耶高速经编机、德国巴马格纺丝机、意大利萨维奥自动络筒机……福州市经委主任张大斌介绍,近年来,福州纺织产业技改扶持资金每年都达3000多万元,约占全省十分之一,带动企业约40亿元的技改投入。
  尖端设备意味着高效率、大收益。锦源纺织总经理陈敏秀介绍,应用先进纺机后,不仅实现生产100%无卷化和无结化,且用工人数从每万锭上百人降至30多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创新还体现在产品差异化上。翔隆纺织是长乐少有的同时生产纯棉、纤维素纤维及各类化纤等差异化产品的企业。“不管你生产牛仔裤还是衬衣,都能在我们这儿找到专用的纱线。”总经理张韶辉说,面对棉花价格趋高、用工成本增加的压力,纺织企业只有不断调整品种结构、推动新品开发,才能适应市场。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0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针织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