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牵手恒丰签订百万锭订单、壕砸十亿建设新基地,同和纺机逆流而上,底气满满!

来源:纺友网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7日

9月6日,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高端智能纺纱成套装备项目奠基仪式在江苏常州隆重举行。


此次的奠基仪式有众多行业内领导出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淮滨,江苏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徐国营以及常州市武进区和常州市经济开发区的领导等,都对此次同和的项目表示祝贺。



据了解,此次同和新基地总占地面积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计划在2018年年底竣工,并完成老厂区整体搬迁,喜迎同和20周年庆典。新基地将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国际标准的现代化厂房、世界一流的加工设备、装配生产线,为同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1999年建厂以来,同和公司专注于纺织机械、专件、器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依靠自身力量,逐步积累资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七年来,同和怀着振兴国内纺织工业的民族自信心,生产的各系列纺机罗拉、摇架、集聚纺装置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6000余家用户,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70%、40%、50%,无论是产量、品种、销量,均居世界第一,结束了国内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同和对“中国制造”能够走向世界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在去年的ITMA展会上,同和董事长崔桂生在接受纺友网的采访时也表达了同和未来的发展将走向智能化、科技化的道路。虽然近年来同和一路高歌猛进,先是在2015年的12月拿下了恒丰的百万锭的订单,后又壕砸十亿奠基新厂房,但是同和却走得很稳健。这与同和人认真、谨慎、细致离不开关系。


7年前,同和从纺机专件涉足主机领域,但时至今日,在同和的官网上主机依然只有两款细纱机产品。对此崔桂生曾解释道:“不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三代人一百年就做这个。”并且在今年,同和公司还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和江苏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


在此次的惦记仪式上,高勇也在致辞中重提到,“十三五”时期中国纺织工业进入调整期,要实现新的升级并基本建成纺织强国,需要全面推动智能装备发展,纺纱设备开始实现夜间无人值守,而装备的全面升级需要纺机企业大力配合。纺机企业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要提供大量数字化、自动化的装备,为纺织智能化生产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自身也要实现向智能化、数字化、数控化的转变。同和公司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专件生产向整机生产,提供成套装备转变。同和新基地的建设将提高公司为纺织工业服务的能力,预示着同和公司将实现新的腾飞。


对此同和董事长崔桂生也表示,大家一提到纺织,就会联想到过去的纺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千人纱万人布”,是低附加值的产业;而如今的纺织产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科技密集型、纺纱车间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控、智能化管理、工序间产品自动转运、夜班无人值守、无人或少人车间等,彻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认识。


随着机械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化纺机设备毫无疑问将成为纺机界的“清流”,但是能在当今全球经济下行的总体形势上毅然大手笔的投资新基地,这与同和董事长崔桂生坚毅的性格离不开关系。

  

7年前,“罗拉大王”同和纺机宣布转型主机领域,引起一片哗然。7年来,外界对于同和的质疑从未停歇。但是崔桂生用同和的成绩证明了当初的决策正确性。如今同和,建设高端智能纺纱成套装备项目基地,期待着它再一次给行业惊喜。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纺织工业以科技与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为特色,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相关产业,拉动内需增长,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和纺机此次的项目为我国纺机在打造高端、智能、集成、成套数字化纺纱设备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1  
阅读数量(44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