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新闻 >正文

冰火两重天没跟上“智能潮流”的鞋服企业将面临挑战

来源:半月谈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2日

当前,一场有望深刻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进行!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根据牛津大学工程学院2013年的一项研究,在未来20年里,美国近一半的工作岗位,47%的人面临着被自动化代替的风险。

而在中国,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可以预见,智能代工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一些领域存在着“逆”智能代工现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生产生活领域正在发生巨变:一些人工被替代,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服务体验越来越好……然而,综观各行业和不同的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现状大不相同。

究竟有何不同,请看两组画面。

第一组画面:在一家无人便利店里,消费者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结账出门仅需几秒钟;通过ETC等技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畅通无阻;在一家生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挥动手臂,熟练完成汽车喷漆工作……

第二组画面:某政务服务大厅里人满为患,诸多业务均需人工办理,费时费力;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收费站雇用大量人员,效率低下,用工成本高企;在东部某市的一家鞋厂里,工人重复做着打鞋帮的简单动作……

两组画面对比鲜明,前者积极拥抱新技术,智能代工让人耳目一新;后者明明可以节省不少人工,却未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

记者调研发现,在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引发的“服务革命”,愈发凸显传统服务业进行“智能升级”的迫切;在工业领域,智能化程度不但关乎企业生产效率,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生存状况。智能大潮来袭,只有占得先机才能赢得未来。


冰火两重天没跟上“智能潮流”的企业面临挑战


近年来,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等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人们熟知的轻工业产品制造领域,大量“机器人员工”正在被引入。然而,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人力劳作依然是主流。

在我国四大制鞋基地之一的浙江温岭市,表现尤为明显。

温岭主要生产中低档鞋。规模较大的博洋、一休等制鞋企业,已经引进横机加工针织鞋帮面。记者在车间内看到,横机每小时生产鞋子3双,1个工人可管10台横机。过去需要几百个工人加班加点,现在只需几十个工人就够了。同时,机器加工的针织休闲运动鞋减少了滴塑、高频、下料等工序。

看到大企业的这些“高级机器”,来自安徽的汪卫琴很是羡慕。老汪在温岭鞋厂打了近20年的工,几年前带着技术和资金租了两间店面开了自己的制鞋作坊,雇了三四个工人打鞋帮、定鞋型,都是实打实的体力活。“工作的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弯着腰,很累,一年的利润也就10多万元。”老汪说。

在温岭5000多家鞋革企业中,像老汪这样采用纯人力劳作的鞋厂不在少数。

“他们的日子如今越来越难过了!”温岭市鞋革商业协会秘书长金洪青说,目前温岭鞋业一线普工最低年薪已超过3.5万元,并且还在以每年5%~10%的幅度上涨,人力支出上涨成了很多企业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金洪青进一步介绍,传统工厂的产量、产值和利润都在下降。当地采用智能代工的工厂,单是员工工资每年就可节省100多万元,一年半就可收回100台横机的投入。


1  
阅读数量(72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