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纺织专区 >正文

全球纤维巨头:日本东丽曝造假丑闻!持续8年造假,产品已流入中国

来源: 布知道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4日

继神户制钢、日产汽车、三菱材料等产品相继被曝“造假丑闻”后,11月28日,全球最大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商日本东丽(Toray),也被爆出了持续8年的“造假丑闻”。11月29日,日本经产大臣就这一事件表态,要求东丽公司尽快向客户说明情况并且实施整改。


东丽高层28日在记者会上道歉

“给大家造成严重困扰,在此真诚道歉。”东丽社长日觉昭广在东京举行记者会称,149起造假案例的合并营收达1.5亿日元(约合891万元人民币),不会对收益造成很大影响。


连续8年造假 篡改149个产品数据

据日媒报道,日本化纤行业巨头东丽子公司“东丽混合线”(Toray Hybrid Cord)涉嫌产品质量数据造假,2008年至2016年7月期间,其篡改了名为“轮胎帘布”的轮胎强化材料等149个产品的质检数据,以满足13家采购商的合同要求。

轮胎帘布是保持轮胎形状的基础材料,构成了轮胎的骨架部分,关系到汽车的操作安全性,而东丽提供的产品强度低于合同要求。日前,东丽公司向外界承认,旗下为汽车轮胎提供原材料的子公司“东丽混合线”长期篡改产品数据。


涉嫌造假产品部分流入中国

东丽承认造假后,日本经济产业省已要求该公司进行彻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犯。截至目前,日本主要的汽车轮胎制造商普利司通和横滨橡胶已向外界证实,在轮胎中使用了东丽的造假产品,目前还没有发现安全问题。而东丽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证实,涉嫌造假的部分问题产品也流入了中国市场。


原本不打算公开

东丽集团成立于1926年,是日本化工巨头,主要业务为纤维、树脂等化工品生产加工,在碳纤维合成材料、信息通信材料制造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它在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设有分公司,全球雇员超过4.6万人。

东丽HC主要从事工业用纤维的制造加工。东丽社长日觉昭广在28日的记者会上证实,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东丽HC累计出现149起数据篡改事件,问题产品销往13家企业。内部调查显示,东丽HC为达到顾客要求,在产品检查阶段篡改用于制造汽车轮胎内衬帘布的涤纶工业丝的强度数据。帘布的作用主要是保护轮胎橡胶,抵抗车轮行进时的张力,对强度有很高的要求。


日觉表示,早在去年7月,东丽HC就已掌握数据篡改情况,之所以拖到现在公开,原因是“从本月初开始,网上出现有关(东丽涉嫌数据造假的)流言。公司认为,与其让流言传播不如将真实情况公开。由于在信息整理、向顾客说明情况上花费了时间,所以选在这个时间点宣布”。

日觉与东丽HC社长铃木信博28日在记者会上道歉。但是日觉表示,因篡改数据行为“并不违法”,若神户制钢丑闻没有曝光,东丽原本不打算公开。


担心“日本制造”信誉

《周刊文春》28日报道,日本所有轮胎制造企业使用的都是东丽HC提供的涤纶工业丝,一旦因这次数据篡改发生召回,将造成巨大损失。不过东丽称,经询问11家合作企业,尚未发现可能因此引发的安全问题。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28日就此表态,称东丽数据造假“动摇了公平交易的根基”,而且“曝出各种问题的是代表日本的跨国企业,这令人遗憾”。


他要求各相关企业查明原因、防止再犯,以免“日本制造”丧失信誉。

日本广播协会(NHK)指出,继神户制钢、三菱综合材料之后,东丽又曝出数据篡改丑闻,将给“日本制造”的信誉带来进一步打击。

2016财年,东丽营业额高达2.0265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11日元),纯利润达994亿日元。受丑闻影响,28日东京股市早盘东丽股价大幅下挫超过8%。


屡陷“质检门” “日本制造”信誉崩塌


从“日本制造”沦落到“日本造假”,背后原因众说纷纭。日本媒体和分析人士从企业文化、业绩压力等企业管理微观层面,到日本生产力人口不足、企业雇佣机制变异等社会变化宏观层面,展开多维度的讨论。

不容忽视的一个主因是,在全球制造业品质越发“扁平化”的今天,“日本制造”其实早已走下神坛,但为了维护其“神话”光环,日本一些代表性企业,甚至监管机构、相关媒体,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缄默和隐瞒,直到纸再也包不住火的一天到来。

当越来越多的造假日企承认“我也是……”,或许人们应该重新审视“日本制造”了。


1  
阅读数量(14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纺织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