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ICE回调,外棉销售依旧清淡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7日
自2月2日ICE近月合约达到年度次高点77.40美分/磅后连续开启振荡回调节奏,至2月17日低点一度逼近73美分/磅(73.02美分/磅),半个月时间跌幅5.66%;2016/17年度美棉C/A、M/E、MOT、EMOT等FOB及CNF报价整体下滑2.50美分/磅。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近期外棉询价和成交并未随ICE、外棉现货报价的下跌而全面升温,美棉签约出口仍比较活跃外,其它产地的棉花的表现反而冷冷清清,一些“物不美,价不廉”的棉花甚至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青岛、张家港等地棉花贸易商反映,因国际棉商、出口商港口“寄售”量在今年有较为明显的下滑,以即期和按合同装运、交货为主;中小纺织厂、中间商无法到保税库看大货,下单底气不足;加上2017年收获的澳棉(5-7月船期)、巴西棉(8/9月船期)产量、品质及船期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南半球棉花“预售”也不及预期。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ICE较大幅度回落而外棉现货却“平平淡淡”呢?笔者归纳如下:

其一、2016/17年度高品质、可流通美棉资源已被国际棉商、贸易商掌控。据USDA统计,截至2月9日,2016/17年度美国棉花签约销售量累计达到241.3万吨,同比增加90.5万吨,增长60%,完成USDA预测的86%,剩余皮棉以中后期花为主,存在长度短、品级低、强度弱等品质问题。而从美棉、印度棉等上市时间及成交情况来看,美棉等棉花资源集中在贸易商这一中间环节,纺织厂等终端用户签约或提货抵厂的比例并不高。

其二、中国买家签约采购大多采用ON-CALL方式。虽然ICE主力合约已从78.45美分/磅的年度高点回落至75.50美分/磅附近,但距纺纱厂、贸易商期待的跌破73支撑位仍有200点以上的差价,而且因船期为2/3月,一些中国买家期望3月6日储备棉轮出后再择机“点价”成交(3月底前)。

其三、中国储备棉大量轮出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不容低估,中国买家等待“逢低吸纳”的机会。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告安排,2017年储备棉轮出销售将从3月6日开始,截止日期暂定8月底,每天挂牌销售量按3万吨,测算轮出计划量不低于350万吨,由于储备棉对印度、非洲棉等具有较强替代性,因此在高品质美棉、乌棉(中亚棉)已逐渐售罄的情况下,ICE、外棉现货探底或未结束。

其四、2016/17年度中亚棉、西非棉、印度棉等“身价”过高,中国买家消化、承担不了。2月中旬以来,3/4月船期ALIYA (EQ. BGM) 1-5/32〞、ALIYA (EQ. BGM) 1-1/8〞报价分别为92.25美分/磅、91.50美分/磅,1%关税下的人民币成本16100元/吨、16000元/吨,与地产棉、内地库双28/双29新疆机采棉相比几无优势。而目前布基纳法索、象牙海岸3月份抵远东主港的报价普遍在87-87.50美分/磅;3/4月船期印度棉S-6 1-5/32〞报价仍在84.50美分/磅左右,与河北、山东等地产棉或储备棉相比,品质、一致性、可纺性并不突出。
其五、印度轧花厂和出口商违约、毁约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发酵。由于12、1月份印度国内棉花S-6出厂价从71-72美分/磅一路上涨至83.5-84美分/磅,再加上新货币政策导致棉农籽棉交售缓慢,棉花加工企业率先违约,出口商只能采取延期装运、违约来应对,中国、越南、孟加拉国等采购商“叫苦不迭”,虽然近日随上市量大幅增长,印度棉价有所回调(轧花厂S-6 1-5/32〞的CNF报价降至83.50美分/磅),但中国买家仍以谨慎远观为主。

1  
阅读数量(54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