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棉花专区 >正文

棉花生产标准化 增产又增收

来源:顺风棉花网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资料图。

近年来,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通过标准化的不断推广,致力于提升新疆棉花生产的整体水平。近日,记者专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科研中心(简称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主任助理刁玉鹏时了解到。

刁玉鹏介绍,目前,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已经研制了三个地方标准,涉及棉花播种、施肥和地膜覆盖三个方面,配合原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棉花生产的标准化体系逐步形成。同时,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在全疆设立了一批科研与产业基地,在做研究的同时,通过专家在田间地头指导来推广棉花生产标准化,对已有的标准应用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提升和创新。

据了解,推行新的棉花种植标准就是提升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在精河县种植了2000亩“中棉所70”。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优质中绒杂交棉新品种,最大的特点是优质、高产、抗病。

同时,在种植过程中,中棉所新疆科研中心还创新了栽培模式,灵活运用“76cm等行距栽培模式”、“滴施腐植酸促根壮苗技术”、“水肥控一体化技术”、“优化水肥运筹的品质建成技术”等单项技术,配套集成而构建出科学高效的优质中绒棉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使新品种棉花的质量和产值明显提高。

“种植这种棉花的棉农收入将提升30%。新品种的推广更需要标准化发挥作用,简单来说, 良种+良法+标准 就能造就一个新的产业。”刁玉鹏说。

“从县域微观经济来看,在精河县建设百万亩优质中绒棉生产基地,构筑中绒棉产业体系,旨在丰带动千万棉农植棉致富,培育本县域棉纺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把 优质中绒棉 打造成精河县的一张名片。为精河县投身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走出新疆、走向中亚找到切实发力点,为我国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内源性动力。”刁玉鹏说。

据悉,新疆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然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表现在棉花纤维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加上有色纤维、毛发和化纤材料等对棉花的污染,和生产、加工环节脱节,也对棉花产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影响。

1  
阅读数量(80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棉花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