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问”的形式,历时近两月,收集有效问卷1048份,实地采访10余个省份的近百家创新型企业。调查数据显示,占比74.5%的受访企业把研发经费投向了产品研发。“曾经拼资源、靠产能都能挣钱,现在不行了,再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了。”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善珍认为,想办成百年公司,靠创新、靠产品、靠人品。
创新研发就是烧钱?
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主体,一方面新开拓的市场潜力无限,另一方面却是可用资金捉襟见肘。一句“我的实力撑不起我的梦想”成为他们开疆拓土之路上最无奈的心声。
“20年前我接单绣星巴克的标志,后来才知道那叫星巴克,我得绣多少个星巴克,才能喝得起一杯星巴克!”尽管生意不好做,但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心悦电脑绣花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素丽仍下定决心从代工转向打造自有品牌,在为国外品牌代工20年后注册了自己的刺绣商标“凤仪天下”。总产值6000万元的企业,3年时间为品牌推广和技术研发砸进去了4000万元。然而,从去年底至今,她却因为流动资金紧张推掉了将近90%的订单。
“创新研发就是烧钱”,作为纺织行业机械制造的带头人,苏善珍在研发络筒机上投入高达1个多亿,企业资金链极度紧张,却始终未见财政的科技资金支持。这位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企业家不禁疑问,“国家花了那么多科技资金,都给了谁?有成果的又有多少?”
纺机企业创新能力可圈可点
“十二五”期间,纺机行业将提升产品可靠性、发展高端纺织技术装备等作为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不少纺机企业在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上取得了巨大进步,提升了国产纺机产品的形象和竞争力。
▲CMT1800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系统在山东华兴集团使用
青岛环球集团研发团队发扬“学习、创新、争先锋”的精神,一次次对机型进行试验,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历经10年时间研发成功的CMT1800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系统,拥有专利6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该系统充分吸收了世界最先进技术,全面创新,高度的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订制需求,顺应了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成为纺纱厂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该系统的全面推广成功,把全球粗纱机技术引领到外置式粗纱机时代,引领了全球自动落纱粗纱机的技术发展方向。在2015年的ITMA展会上,老牌的欧洲公司也放弃原有的技术开始推出类似的技术。CMT1800粗细联合粗纱机系统目前销售量已经突破1100台,为国内外客户装备超过500万纱锭,销售总量全球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
▲TMFD81S型重不匀数字式调节并条机
天门纺机一直是按照棉纺企业的需求研发产品的,紧盯纺织装备前沿技术,通过对市场以及客户需求的调研,先后开发出了TMFD81、TMFD81S、TMFD81L、TM3807S和TMFD101L等多种型号的并条机。这些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力机型。天门纺机每年都把销售收入6%以上的资金用在技术开发上。
在并条机中,过去电气部分的成本超过50%,那时的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和在线监测技术设备都需要从瑞士乌斯特公司购买。近几年,天门纺机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开发出了并条机自调匀整装置,投入使用后,大大降低了并条机的制造成本。
▲丝普兰SPR700系列喷气织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