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丝绸专区 >正文

重庆市茧丝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9日

(三)推进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引导和鼓励企业走品牌发展道路,营造以质取胜的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开展品牌和质量认证、品牌宣传广告、参加国内外展会等;从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品牌企业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时期,重点培育“WINTUS”、“龙羽”、“龙的”、“玮兰”、“武陵山”、“万兴”、“桑葚”等重庆丝绸品牌,打造1-2个全国的知名品牌。把宏美达、昌州、龙的、玮兰、双河、万兴等重点企业建设成为在西部有影响的知名企业。通过品牌战略,全面带动和提升重庆丝绸生产的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实现产品的上档升级,提高重庆丝绸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推进循环经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加大桑资源综合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开发桑枝食用菌、桑叶饲料添加剂、桑椹酒、桑叶茶、桑枝药材、桑椹饮料等产品,利用蚕沙开发养鱼或沼气生产,提高亩桑经济效率;推广桑菜、桑草、桑果套作,桑禽、桑畜饲养等多种经营,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

加大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利用缫丝废水提取丝胶活性蛋白,开发护肤保健用品;利用缫丝蚕蛹提取蛹蛋白、α亚麻酸、甲壳素等可用于医疗、保健、食品、饲料的高附加值商品,提高副产物经济价值;在丝绸加工企业推行2吨以上燃煤锅炉节煤和除尘新技术、缫丝废水处理及循环使用新技术、供热系统热气热水循环利用新技术等。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从总体上提升行业的经济效益。

(五)整合行业资源,培育龙头企业

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兼并、租赁、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建成和壮大宏美达、昌州、龙的等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竞争力强的贸工农一体化的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企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建成年销售值超5亿元人民币、出口达3000万美元的企业1-2家;建成年销售值超2亿元人民币、出口达1000万美元的龙头企业3-5家。

为企业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沟通管道,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技术、管理和人才,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十二五”末,力争引进1-2个国内知名丝绸品牌企业到重庆落户,承接东部缫丝、织绸产业转移项目3-5个。规划筹建重庆丝绸工业园区,初步形成重庆丝绸产业集群的雏形。

(六)大力培养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人才战略计划,依托西南大学等高校及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人才。重点培养一批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高级人才,着力培训批量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人,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力争培育各类人才3000名,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比例分别达到2:10:88。力争引进各类高端人才20名,提高竞争软实力。

利用西南大学、市级相关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的资源,建立茧丝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促进人才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降低产业发展总成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商务部“东桑西移”和国家相关部委茧丝绸专项资金;加大市级财政和蚕桑主产区县财政对茧丝绸产业的投入力度;推动蚕种纳入政府农业良种补贴范畴,实施蚕种直补到蚕农;推广蚕桑保险,解除蚕农后顾之忧;加大蚕桑生产大户规模化生产支持力度;支持丝绸加工龙头企业新产品研发、自主创新、品牌培育、销售体系建设;争取把桑树作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树种之一,列入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后续工程,实施专项资金支持。

(二)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深化鲜茧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管理和竞争机制,倡导诚信守法经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工商、质监、物价等职能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作用,制止恶性竞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消费者利益。

(三)加强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理顺行业行政管理体制,将蚕业和丝绸工业行政管理职能回归农业和工业部门。充分发挥市政府茧丝绸产业协调小组的作用,更好的发挥产业发展相关部门的作用,共同推动重庆茧丝绸产业的发展。加大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发展茧丝绸产业的民生作用的认识,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给予产业发展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组织领导。

<<上一页[1][2][3]
阅读数量(544)
分享到:
 更多关于 丝绸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