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进行第二场战争。”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
此刻中国体育运动品牌商们正在经历极其艰难的岁月,高企的库存、订单下滑成了悬在它们头上的一把“利剑”,随时都可能落下。
丁世忠所率领的安踏集团1月25日公布的2012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分别为13.59亿元和76.2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5%和14.4%,这是自它2007年在香港上市以来,净利润首度出现下滑。
在此之前,从2008年至2011年,安踏营业额由46.27亿元上升至89.04亿元,净利润由8.95亿元增至17.30亿元。
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契机,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疯狂扩张,为了跟国际品牌争抢市场空间,纷纷在短短几年内进行了跑马圈地式的加速扩张,实现了高速增长,并通过到香港上市完成资本层面的升级。
全国各地繁华地段和购物中心,甚至消费能力有限的小城市,到处可见到它们的店铺。
急遽扩张背后,却是供给过剩、库存积压和管理水平滞后。2012年,这些隐匿的问题开始集中发酵。
据统计,2012年,李宁、安踏、361°、特步、匹克和中国动向六大品牌的总库存金额高达37.21亿元。“想要生存,保持市场竞争力,第一件事就是甩掉身上的包袱。”曾在匹克体育担任品牌总监的侯立东说。
去年开始,各大品牌纷纷宣布关店:李宁2012年上半年关闭了1200家店铺;匹克前三季度关闭了1067家;中国动向全年关店569家;特步迄今关了超过200家;361°最少,也有96家。
安踏也没有幸免。2012年,它的系列店铺共8075家,较2011年少了590家。年报显示,这家公司今年预计店铺总数为7500~7600家,这意味着其将继续关闭475~575家门店。
“我们必须要进行商业转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店铺升级,结束此前粗放型的开店方式。之前是攻城略地,而现在应是战斗后的成果管理,是市场整合。”丁世忠说,“如果谁在第二场战争中失败,就意味着被永远淘汰。”
“大批发”时代结束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