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黏亚麻混纺织物无烧碱、无氯漂节能减排高效练漂工艺工程实例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2日
核心提示:(1)TY-288系列高效练漂助剂的应用多年来,国内外同行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原生麻混纺、交织织物印染前处理练漂工艺,力图解决传统

(1)TY-288系列高效练漂助剂的应用

多年来,国内外同行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原生麻混纺、交织织物印染前处理练漂工艺,力图解决传统工艺中的烧碱煮练和次氯酸钠漂白问题,以求达到绿色环保、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江苏省常州市国泰东南印染有限公司和陕西省西安今朝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密切合作,从2003年4月份开始起对原生麻混纺、交织织物的印染前处理练漂工艺进行了有益探索。不断地改进助剂,优化工艺,进行了大量的小样、中样试验,已试生产8万多米黏亚麻混纺布,获得了重要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众所周知,黏亚麻混纺织物前处理的传统主流工艺是湿一湿加工、碱煮、氯氧双漂工艺。如:63"(L/R 55/45)10×10、44×38黏亚麻,一般前处理工艺流程为:翻缝→烧毛→碱煮→氯漂→氯漂→氧漂。通常在做特艳丽色、个别色相的浅色时还需做两次烧毛及再增加一次氯、氧漂工序才能达到品质要求。碱煮浸轧槽的烧碱浓度在35~45g/L之间;氯漂浸轧槽的次氯酸钠浓度为第一次氯漂14~16g/L。第二次氯漂10~12g/L。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是双J型箱堆置的氯漂机,两次氯漂连起来做,这也是湿一湿加工较为普遍的做法。由于亚麻纤维属植物性纤维素纤维,与黏胶纤维在化学及物理性能方面差异较大。因此煮练方面既要考虑麻皮的充分疏松膨胀、浆料及其他物质的去除,以利于漂白,又要不至于使黏胶纤维严重剥蚀。氯漂方面次氯酸钠浓度高了,工作环境恶劣,操作人员受不了,腐蚀设备,而且浓度控制不当还会造成织物脆损;浓度低了麻皮又去不掉,这些都是困扰前处理技术人员的难题。从现实情况看,煮练液中的烧碱及氯漂液中的次氯酸钠的大量使用,增大了印染污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也难以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残留在

织物上形成有机卤化物(AOX),不符合欧盟生态纺织品的要求。并且,加工道数繁多,周期长,水、电、汽、油能源消耗量大。依据这些情况,开发出麻用前处理高效练漂助剂TY-288系列,并优选出实用工艺。其做法就是利用常规生物酶处理技术叠加逆向化学处理方法进行高效练漂。工艺路线简洁流畅,设备通用性强,不需要氯漂机。前处理新工艺路线为:翻缝→烧毛→麻煮→高效练漂。除染特殊的浅颜色及漂白需多增加一道轻氧漂外,一般都能达到要求。酶退,就是在长车上用传统的BF-7658淀粉酶将麻织物上的浆料去除80%以上,使麻织物布身骨质松软,毛羽蓬起,一次烧毛即可达到要求(若使用两只汽体火口+两只喷射、接触式复合火口的烧毛机,烧毛效果会更佳),而且为麻煮的逆向化学处理提供了条件。麻煮采用TY-288系列助剂A料、C料加纯碱组合,使麻织物充分溶胀,原生麻皮膨化,黏胶纤维损伤最少。高效练漂就是用TY-288系列助剂A料、B料、D料加双氧水达到漂白效果。工艺条件及技术操作要求基本上和棉织物前处理退、煮、漂三步法工艺相同。实施起来比较简单,便于工艺管理、规范操作及质量控制。

(2)坯布

63"(L/R 55/45)10×10、44×38黏亚麻,成品幅宽52”/53”。

(3)工艺流程

翻缝→酶退→烧毛→麻煮→高效练漂。

(4)工艺条件

①设备LMH752-180型四火口气体烧毛机,MH902-180型双层网床汽蒸箱练漂机,MH725-180型单层履带汽蒸箱氧漂机。

②翻缝布箱坯布需堆放整齐。缝头时一定要做到平、直、齐、牢。

③酶退配方:BF一7658淀粉酶4g/L;NaCl 10g/L;JFC渗透剂3g/L。

车速40m/min;汽蒸60℃,60min;热水洗1~3格95℃,4~5格80~90℃,最后1格60℃。因为是后烧毛落布,一定要烘干。热水洗要充分,尽量多去除布上浆料。

④烧毛车速:80m/min,二正二反,强烧,蒸

汽灭火,干落布。烧毛效果:光洁度要求达到3级以上。

⑤麻煮配方:TY一288A X g/L;TY一288C Y g/L;Na2CO3 20g/L。

车速40m/min;汽蒸100℃,60min;热水洗1~3格95℃,4~5格80~90℃,最后1格60℃;轧余率90%~100%;pH9.5~10;浸轧槽练漂液室温。

煮练效果:布面达到麻皮明显膨化:碘液测试布面,30s后观察阴圈外围呈淡黄色好,呈轻微淡青色较好。

⑥高效练漂配方:TY一288A X g/L;TY-288B Y g/L;TY一288D Z g/L;100%H2O2 18~20g/L。

车速40m/min;汽蒸100℃,50min;热水洗1~3格95℃,4~5格80~90℃,最后1格60℃;轧余率90%~100%;pH10~11;浸轧槽练漂液室温。

练漂效果:白度、干湿强度、毛效、麻皮去除程度均要达到传统两氯一氧工艺要求。

(5)工艺效果对比

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对比(原坯布属同一品种、规格、产地)见表3—8。

表3-8工艺效果对比

注:1.测白度指数是便用Hunter Lab测配色仪(WIE313白度、YIE313黄度)。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