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结果与讨论
4.1、工艺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1.1、pH值
用内电解法单独处理废水时,pH值是影响COD和色度去除的主要因素,但在复合电解法中,pH值则是次要因素。这说明对污染物去除起主要作用的是电解,内电解仅起辅助作用。而且,静态试验确定的最佳pH值与印染废水本身的pH值基本一致,所以用复合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不需调节pH值,这样既简化工序,又节约投资,降低运行费用。
4.1.2、NaCl投加量
NaCl投加量是影响色度去除的主要因素,影响COD去除的次主要因素,而且对两者的影响趋势恰好相反。这可能是由于氯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高价态氯化物,如次氯酸等具有强氧化性,能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提高脱色率。但是与此同时,也能与有机物发生取代反应形成难以电解破坏的有机氯化物,使COD的去除变得困难。所以NaCl投加量不宜太高。
4.1.3、铁屑投加量和处理时间
铁屑投加量和处理时间对色度去除的影响要大于对COD去除的影响,说明内电解法在色度去除中所起的作用比在COD去除中所起的作用大。这是因为内电解形成的微电池在废水中分布广,数目多而小,与染料分子发生微观反应,有效地破坏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从而达到去除染料废水的色度。而对于COD的去除来说,内电解法电池反应的电极电位差较小、反应速度较慢、生成的絮体与电解法相比较少,所以对COD的去除率较低。
COD和色度去除率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所以,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当印染废水的水质发生变化时,可适当增加处理时间来保证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这对水质变化剧烈的印染废水来说很有意义。
4.2、电解
内电解复合处理的机理和协同效应电解内电解复合法处理印染废水是电解法和内电解法处理的有机结合,主要有电化学作用、自由基反应、气浮作用和絮凝作用等。
电解法和内电解法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通过电解法电极产生的电场可以增强内电解法的电极电位差,加快内电解反应速率,提高内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效率;而内电解法形成的微电池在废水中分布广,数目多,可以分担电解法的处理负荷,进一步缩短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所需的处理时间,而且内电解法对色度的去除很有效。
电解-内电解复合电解法处理印染废水时,电解法起主要作用,而内电解法起辅助作用。无论在COD去除中,还是在色度去除中,铁屑投加率都不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去除COD的主要作用是电解产生的Fe(OH)3絮体的絮凝沉降作用;去除色度的主要作用则是电解时产生的高价态氯化物的强氧化性,如ClO-等。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