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印染废水的色度大, 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针对上述特点探索了先厌氧后好氧再加生物类接触为主的处理工艺,这种方法经过实际的运行,处理印染废水效果较好, 出水稳定且可达到《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
关键词:印染废水; 物化; 厌氧; 好氧; 生物接触
1 印染废水的现状
印染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尤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感的追求,纺织品的产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染料的使用也朝着抗氧化、抗光解和抗生物降解的方向发展。但是印染废水的治理一直是一项摆在环保界面前的尴尬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用于印染的染料有3万余种,每年消耗量 7×105t以上,平均每吨产品用水量为300~350m3,其中 80%~90%成为废水排出。印染厂每加工 100m织物,产生3~5m3 废水,国内仅印染废水排放量约为4×106m3/d以上,每年约排放 1.亿 m3。20世纪 90年代,全国纺织工业废水经过处理的约占30%左右,其中达到排放标准的仅占上述数值的30%左右,而其余大部分皆未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1.1 印染废水的特点
印染废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量大,成分复杂,生物难降解物多,脱色困难,运行费用高等。
印染废水主要来自退浆、煮炼、漂白、丝光、染色、印花、整理工段。正是这些生产过程决定了印染废水具有以下特点:
(1)水量变化大,有机物污染物含量高。COD平均为800~2000mg/L,也有不少厂家的废水COD指标平均达2500~4500mg/L。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技术的进步,新染料核心性助剂不断产生,废水中有机物结构愈来愈稳定,不宜破坏,印染废水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2)可生化性差。印染废水中 BOD/CODcr比值一般低于0.3,特别PVA浆料在纺织业大量使用,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因此要采取措施,提高印染废水可生化性。
(3)色度高。印染废水中色度较高是一大特点,一般情况下为200~800倍,有的甚至高达1000~2000倍。为此需要研究和取用高效脱色菌、高效脱色混凝剂来进行脱色处理。
(4)pH 值变化大。印染废水由于产品和生产工艺不同而不同,各车间排放的废水有的成酸性,有的成碱性,除了厂内废水综合利用,互相调节,均匀混合外,还需要添加酸、碱性药剂进行pH调节。
1.2 印染废水的解决方向
印染废水的上述特征,也是印染废水治理的难题。在选择治理方法〔工艺路线〕时,必须妥善解决好这些难治理因素。针对高浓度印染废水,则必须选择可靠的组合工艺,使其浓度降下来,达到排放标准。显然,单纯采用物化法很难满足要求,一是运行费用高,二是污泥产量大,处理困难,存在二次污染隐患。对于高色度印染废水,则必须找到好的脱色方法,并要求脱色方法简单,运行费低。用投药混凝、O3氧化、活性炭吸附、电解等方法虽然有好的脱色效果, 但厂家因长期运行费用太高而无法承受(高达 1  ̄ 2 元/m3),因而必须寻找合理有效的处理途径。
2 处理工艺流程
盛龙纺织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印染涤纶纺织品,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技术,印染废水和厂区内生活污水混合后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2.1 废水水质及排放要求(见表 1)
2.2 工艺流程
根据原水水质指标和排放要求,确定以先厌氧后好氧再加生物类接触为主的处理工艺处理该废水,以降低运行费用和能耗。处理流程见图 1。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