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铁炭内电解—CASS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技术工艺研究

来源:中国印染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测定7个周期(80 min)铁炭内电解进、出的BOD5和COD值,由图2可得,废水经过铁炭内电解预处理后,BOD5/COD比值由原来的0.2~0.26提高到0.36~0.40,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分析

分别扫描酸性大红、碱性品绿、模拟废水、出水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由图3可得,在紫外光区域,酸性大红GR在210 nm和320 nm各有一个吸收峰,分别对应着苯环结构(210 nm)和萘环结构(310 nm),但由于附近其他基团影响,而发生了偏移;在可见光区域,酸性大红GR在518 nm处有一个强吸收,其是红色溶液的特征吸收峰。碱性品绿在紫外光区域320 nm和428 nm处各有一个吸收峰;在可见光区域620 nm处有一个强的特征吸收峰。而模拟印染废水在紫外—可见区域的吸收峰分别是酸性大红GR和碱性品绿特征基团吸收峰的叠加,它在248 nm、344 nm、518 nm和620 nm处各有一个特征吸收峰。

从铁炭内电解出水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可知,在紫外光区域,已经没有明显的吸收峰,但吸光度值仍然很高,说明经铁炭内电解法处理后,苯环、萘环仍然存在,它们并没有被破坏;在可见光区域,模拟印染废水的2个强吸收峰几乎完全消失,且吸光值强度接近于零,表明发色团苯环间的偶氮双键已被还原打开,生成了苯和萘的相关衍生物。

2.3盐类添加剂强化铁炭预处理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铁碳内电解反应从反应机理上讲,起主要作用的是原电池反应。向溶液中添加盐类,随着溶液中盐浓度的增加,离子自然就增多,则溶液的导电性能得到了增强,溶液导电率的增强促进了铁碳内电解原电池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了其处理效率。由于模拟印染废水偏酸性,故本试验选择酸性氧化性盐氯化铁、酸性非氧化性盐氯化铵以及中性盐硫酸钾作为研究对象。

由图4可以看出,盐类添加剂的COD去除率曲线和脱色率曲线几乎都成抛物线形状,只是有的抛物线开口向下,有的抛物线开口向上,说明氯化铁、氯化铵和硫酸钾对染料废水的COD去除效果和脱色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即抛物线开口向下的添加剂对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起到促进作用,而开口向上的则起到抑制作用。

分别测定经盐类添加剂处理后的废水COD及色度值,并绘制盐类添加剂对废水处理效果影响图4,由图可得,氯化铁在投加量为0.5 mg/L时,脱色率可以达到最大值99.3%,而COD去除率仅为64.5%,随着氯化铁投加量的增加,由于氯化铁本身的土黄色影响了废水的色度,使脱色率逐渐降低,而COD去除率却逐渐上升,当投加量为1.5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73.7%,相反脱色率仅为98.7%。氯化铁是很强的去极化剂,所以对铁炭内电解的反应有促进作用。采用氯化铁为盐类添加剂时,氯离子为其活性离子。氯离子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很强,它们能够优先被金属吸附,并把其他离子从金属表面排挤掉,从而显著地改变膜层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导电性,进而使金属的腐蚀速度增大。

氯化铵在投加量为1.5 mg/L时,可促进COD的去除,其去除率可以达到最大值68.0%;而脱色率的去除却受到抑制,最小值87.3%。由于氯化铵可以水解生成弱酸,所以对铁的腐蚀作用既包括氧的去极化作用,又包括氢的去极化作用,并且其腐蚀速度与相同pH值的酸相差不大。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