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染废水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COD、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属于难处理工业废水之一。采用铁炭内电解预处理以及CASS工艺处理模拟印染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当铁炭床的铁炭质量比为3:1,停留时间为80 min,pH为6,曝气量为0.3 m3/h及CASS反应器曝气量为0.375~0.5 m3/h,排水比为0.3,运行周期6 h,其中,进水曝气5.0 h,沉淀20 min,排水30 min,闲置10 min时,废水处理效果最佳,其COD去除率可达88%~92%,BOD5去除率可达90%~94%,脱色率可达92%~95%。预处理段可以破坏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且增加的铁离子含量可以改善后续CASS工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提高废水COD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铁炭内电解;CASS工艺;模拟印染废水;活性污泥
我国是纺织印染业的第一大国,而纺织印染业又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约为每天300~400万t[1]。废水中的有机组分大多以芳烃及杂环化合物为母体,并带有显色基团(如—N=N、—N=O)及极性基团(如—SO3Na、—OH、—NH)2;废水中还含有较多的原料和副产品(如卤化物、硝基物、苯胺、酚类等),以及无机盐(如NaCl、Na2SO4、Na2S等)。因此,印染废水具有“四高一低”的特点:色度高、COD高、盐度高、毒性高、BOD5/COD值低[2]。这种废水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可能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的印染废水处理手段以生化法为主,辅以物理法与化学法,国外也是基本如此[3-8]。本论文根据印染废水的特点选用铁炭内电解-CASS处理工艺。
1·实验部分
1.1原水水质
按表1的配水方案配制模拟印染废水,其中酸性大红GR、碱性品绿、PVA为市售商品。按此配水方案配制的模拟印染废水其主要水质指标如表2所示。
1.2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装置如图1,铁炭内电解反应器为升流式,采用PVC板制作,有效容积35 L。将铁屑与活性炭按质量比3: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放入反应器中组成铁炭滤床;在铁炭虑床下方设有砂砾层,砂砾层内安装5个曝气头,曝气头除了向装置提供氧气外,还可根据实验情况来进行反应器的反冲洗。根据试验结果,其最佳工况为:水力停留时间80 min,pH为6,曝气量0.3 m3/h。
周期性循环活性污泥反应器(CASS)采用铁皮制成,有效水深为300 cm,总有效容积为86 L。根据实验确定其水力停留时间为20 h,污泥回流比100%,运行周期为6 h,其中,进水曝气5.0 h(非限制性曝气,采用微孔曝气,曝气量0.375~0.5 m3/h),沉淀20 min,排水30 min,闲置10 min,排水比为0.3。
1.3分析方法
COD、BOD5、NH3-N、TP、MLSS、SV30、色度和总铁按文献[9]规定方法测定,pH的测定采用pH5-3C型精密pH计,DO的测定采用JPB-607型便携式溶解氧测试仪,生物相的观察采用XSP-12CA型生物显微镜。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印染废水可生化性考察
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除取决于偶氮双键等发色基团外,其分子结构的其它特征也与之有密切的关系[10]。铁炭内电解预处理对COD的去除作用主要是通过阳极表面溶出的Fe2+及Fe3+所产生的新生态Fe(OH)2和Fe(OH)3的混凝作用,使废水中的胶态、悬浮和有机高分子物质混凝去除。并且,铁炭滤床对悬浮物的截留和吸附也能降低废水的部分COD。在染料分子的各种环状结构中,不同性质的取代基对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引入的推电子基团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而引入的拉电子基团则可降低废水的可生化性。铁炭内电解反应可以直接还原废水中含有的强拉电子基团的污染物,并连同新生态的Fe2+、H一起与其他大分子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的中间体。因此,铁炭内电解的处理效果,并不仅仅体现在对COD的降解和色度的去除,更重要的是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