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行
运行初期曾经产生了大量泡沫,这是由于运行初期养料相对不足,微生物争夺养料所致。及时发现并采取消泡措施(采用水消泡和投加消泡剂相结合的方法)得以控制,污泥没有流失。由于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以恒流过滤方式运行,考虑产水量的大小和膜运行的稳定性,确定膜的抽吸和停抽时间为抽吸4min、停抽1min。
曝气装置位于膜组件的下方,采用斜下45°穿孔曝气管曝气,一方面提供活性污泥生长所需要的氧气;另一方面在膜表面形成紊动的气液两相流,其错流流动减少污泥在膜表面的沉积。曝气强度低时,污泥层引起的膜过滤阻力较大,膜污染速率增加;曝气强度高时,减缓膜污染发展速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能耗高的问题,直接导致运行成本提高;曝气强度过高,反而会加快膜污染速率[3],所以气水比最终稳定在30∶1左右。
3·工艺特点
①印染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色度。针对本工程印染废水可生化性较差的水质特征,选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再加上后续的MBR,保证了出水水质。
②厌氧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在很短的水力停留时间条件下,水解、产酸菌能将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可将悬浮物吸附沉淀,甚至还可将部分悬浮物(SS)水解为溶解性的物质,降低污泥产量,并使污泥得到稳定化处理。从投资、运行角度而言,由于水解酸化池中微生物浓度比较高,有机物容积负荷比好氧污泥负荷高,且降解有机物不需动力消耗,没有机械设备,操作简单,便于管理[4]。
③好氧工艺采用好氧、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作为主处理单元,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抗冲击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布局合理的特点;高效的固液分离作用,使出水SS浓度低,能有效去除SS和细菌;膜组件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反应器内保持了较高的生物量,提高了生物处理效率;MBR剩余污泥产量低,甚至能达到系统污泥零排放,大大节省了污泥处理费用,有利于污泥资源化管理[5]。
④采用电解絮凝脱色,其优点有:a.脱色速率快,应用广;b.操作管理方便;c.污泥和浮渣产量较少;d.处理费用较低。同时,厌氧、好氧池在去除有机物的过程中也可去除部分色度,进一步保证了对色度的去除效果。此外,电解本身也能通过氧化分解将高分子、大分子链打断,变成小分子,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⑤由于印染废水的pH值、温度等因素会影响生化反应效果,故在生化工艺前设预处理:a.水解酸化前调整pH值为8左右;b.利用冷却塔将水温降到35℃以下;c.在缓冲池处投加适量的N、P。
4·运行效果和经济指标
4.1运行效果
运行至今,出水各项指标良好,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排放标准。水解酸化池很好地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经过好氧池、接触氧化池处理之后,膜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强化和稳定出水水质的作用。一方面,膜对出水有机质的截留作用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富集了污泥浓度,使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比传统活性污泥法高很多,污泥负荷下降,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
该装置对SS的去除效果较为稳定,出水浊度基本接近于零;色度基本稳定在35倍左右;当进水COD为313~2133mg/L(平均COD为1266mg/L)时,出水COD基本稳定在100mg/L以下,平均去除率为92.23%,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的一级标准。进、出水水质监测结果见表3。
4.2经济指标
经济分析主要是针对本次工程整改扩建新增部分。
本工程新增设备电费为0.81元/m3,水费不到0.01元/m3(主要用于膜组件系统反洗及化学清洗),药剂费为0.23元/m3(包括硫酸、尿素、磷酸二氢铵、次氯酸钠、固体柠檬酸等),人工费为0.06元/m3,设备折旧和维修费为0.30元/m3,总的运行费用为257.12万元/a,折合吨水运行费用为1.41元/m3。
5·结论
MBR工艺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处理工艺,具有流程简洁、出水水质优良稳定、技术成熟可靠、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和费用低等优点。采用以水解酸化/好氧/MBR为主体的工艺,在进水经常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出水COD基本稳定在100mg/L以下,平均去除率为92.23%;平均出水BOD5约为5.13mg/L,平均去除率为98.39%;出水色度为32倍,去除率>90%。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