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印染废水治理升级改造技术指引及技术方案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7日

摘要:做好印染废水的排放提标工作、提高印染废水的综合回用率,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印染行业综合整治、污染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印染废水治理与国外的差距、单厂及集中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的技术措施、印染废水回用的技术措施,以期对印染废水治理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实践工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印染废水;治理差距;升级改造;中水回用;技术措施

前言

目前,中国的印染废水处理主要采用园区集中处理和单厂处理两种模式。园区集中处理一般要求在厂内预处理后达到集中污水厂接管标准,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一般要求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即CODcr≤500 mg/l,接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要求达到污水处理厂设计接管标准(如浙江绍兴要求CODcr≤1 000 mg/l);单厂处理的一般要求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1992)中规定的纺织印染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根据不同的建厂时间和地域有不同的要求。如一般企业自2010年7月1日起要求达到CODcr≤80 mg/l,特殊地域(如太湖流域)要求达到CODcr≤60 mg/l。

中国印染行业中水回用的比例还很低,据不完全统计,全行业废水回用比例仅在10%左右,按照中国印染行业相关规划,到“十二五”末,中国全行业中水回用比例要求不低于21%,“十二五”期间产业准入要求为中水回用比例不低于35%[1]。

由此可见,做好印染废水的排放提标工作、提高印染废水的综合回用率,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印染行业综合整治、污染总量控制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下文根据浙江省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现状调研结果和我院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汇总,分别从中国印染废水治理与国外的差距分析、印染单厂及集中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的技术措施、印染废水回用的技术措施几个方面作一简述,以期对印染废水治理升级改造和中水回用实践工作有所指导。

1·中国印染行业废水治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根据浙江省印染废水治理的现状看,印染废水一般采用物化、生化的组合工艺,根据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可采用物化+生化、生化+物化或物化+生化+物化工艺。物化工艺一般有沉淀或气浮两种,投加絮凝剂或脱色剂,也有采用电解或臭氧氧化工艺的,但采用的较少;生化工艺有泥法和膜法两种,厌氧、兼氧和好氧三种组合模式。国外印染废水处理以生化法为主,和国外相比,我们的排放标准比国外高,处理工艺不比国外落后,为什么处理效果和环境质量比人家差,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环保立法和执法力度不同。

国外的环保立法很严格,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也很严厉。中国的环保立法还不够完善,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执法过程中也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使得执法力度不够,随意性较大,企业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导致国内企业对环保治理的意识没有国外企业强。而当地地方政府出于GDP的考虑,对违法企业的行为也往往是睁只眼闭只眼。

(2)产品档次不同、利润不同、因而环保投入不同。

中国虽然是印染大国,但印染产品的档次比较低,以跑量为主,利润很低。据调研,绍兴地区染一米布,加工费仅0.4~0.5元,有的更低,同样在发达国家生产的印染产品档次比较高,产品附加值高,导致产品利润高,就以国内某外资染厂为例,加工一米费用高达10元多。因此,发达国家能承受污染治理的高成本,相比之下,中国对污染治理的成本承受能力较差,加上内地和偏远地区的污染治理的成本更低,国内不同区域的污染治理的成本也有差异,减少污染治理成本成为低档次产品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环节。

(3)清洁生产、资源回收概念和认识差别。

目前清洁生产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企业中,希望从企业的全生产过程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但从浙江省的现状来看,虽然很多企业都做过清洁生产报告,但真正有清洁生产意识,真正实施清洁生产并且有效的企业较少,反而浪费资源的事情时有发生。而国外对清洁生产的实施力度和范围都很大,生产过程资源浪费明显减少,提高了回用水的利用率,回收废弃物中的有用资源,减少产品的成本。

(4)环保设备的质量差、自动化程度低。中国的环保设备质量较差,机械加工精度低,环保产品低价低质竞争激烈,导致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的能耗高,稳定性差,进而对污水处理的稳定和高效运行造成影响。国外设备自动控制的水平较高,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较为普遍,而国内自动化水平低,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差,效率低。

(5)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过于先进,运行的实效差。

受中国污水处理投资、企业环保理念、低价竞争等因素影响,中国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往往过于先进,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实际处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国外污水处理多采用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参数偏于保守,实际运行的稳定性很好。

(6)污水处理的管理水平低。

企业对污水处理不够重视,污水处理的操作、管理人员的素质差,专业技术人员少、水平低。污水处理系统日常运行的应变能力差,无法保证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

2·污水排放持行新标准后印染厂主要污染物达标的处理技术措施

按照《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07年修订后的要求,现有企业自2010年7月1日起执行表4b列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新建企业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表4b列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对新标准下各主要污染物达标的技术措施[2],简述如下:

2.1 COD

排放新标准:COD排放浓度应达到80 mg/L,COD特别排放限值为60 mg/L。达标技术措施:

(1)在常规的pH调整和物化加药-水解酸化-好氧-二沉池-加药沉淀中加强预处理单元(如强化水解酸化、物化处理等);

(2)增加深度处理单元(如生物滤池、生物碳技术等或在加药二沉中投加高效的复合药剂);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达到COD排放浓度80 mg/L的标准;

(3)在常规处理后,采用膜技术(超滤、反渗透);

(4)在常规处理后,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

(5)在常规处理后,采用硅藻土吸附技术;

(6)延长生化段停留时间,生化段超低负荷运行;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达到COD排放浓度60mg/L的标准。

特别提醒:以上措施对丝绸、毛纺、针织和牛仔布水洗等废水处理相对比较容易达标;对棉染整和化纤染整废水技术参数要进一步加强(如延长生化段停留时间等)。

2.2 BOD5

排放新标准:BOD5排放浓度应达到20 mg/L,BOD5特别排放限值为15 mg/L。

达标技术措施:(1)检查进水中有无生化抑制物质,如有,通过清洁生产措施或污水预处理工艺消除生化抑制物质;(2)延长生化处理停留时间或降低生化处理的负荷。

2.3 pH值

排放新标准:pH值执行6~9,特别排放限值为6~9。

丝绸和毛染整废水pH一般在5左右,棉染整和涤纶染整废水pH一般在11~12,达标技术措施:采取中和调整后可以达到标准设定值。

2.4悬浮物

排放新标准:悬浮物排放限值为60 mg/L,特别排放限值为20 mg/L。

达标技术措施:(1)降低加药二沉池的表面负荷,减少出水逃泥。(2)增设过滤处理措施。

2.5色度

排放新标准:色度排放限值为60倍,特别排放限值为40倍。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