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2.3.4复合生物处理技术

复合生物处理技术(简称HBR)的特点是在活性污泥曝气池中投加填料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共同承担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任务。生物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工艺和固定生长的生物膜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了悬浮生长法效率高和固定生长法适宜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提高了生物量,从而有效地提高生物反应器的容积利用效率,使其在高效率和高稳定性条件下运行。利用附着生长型微生物(固定化微生物)和悬浮生长型微生物(游离微生物)混合体系构成复合生物反应器(HBR),可以充分发挥两相(附着相和悬浮相)微生物各自的长处,使两者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用于废水处理容积负荷高、运行稳定,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HABR反应器。

3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新进展

从我国染料行业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来看经过多年努力已有一系列处理效果好的工艺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近几年来较成熟处理效果相对较理想的处理工艺有水解酸化+UASB+SBR法、新型内电解铁屑过滤塔+生物接触氧化池法、推流式曝气增氧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电解法、ABR—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法、混凝—ABR—活性污泥法组合工艺等。

4污染源控制及清洁生产工艺

国内外纺织印染工业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在于控制污染源,改变加工工艺,尽量采用不排放或少排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新工艺,并在加工过程中回收药品,回用废水,最后用有效的方法处理剩余的废水和其它废物。新的生产工艺和污水处理方法正在不断开拓之中。现将近年来出现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介绍如下:

(1)酶退浆和浆料回收

酶是生物蛋白质,不同的酶有不同的生物催化作用,而纺织品上去除淀粉浆料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是用能对淀粉起分解作用的生物制剂进行酶退浆[8]。其工艺条件选择性广泛,活化条件灵活,不损伤纤维,对化学品无损害,废水具有可生物降解性。浆料回收是采用超滤的方法回收PVA等难以降解的浆料,既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回收再利用。

(2)光化学脱色回用

采用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可在5min内,对冰染料、分散、活性、酸性、阳离子、直接等染料进行脱色,其脱色后的水可用于染色后水洗,可减少染色废水的2/3。目前武汉科技学院研制了一套光化学脱色回用装置,并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这套装置可直接与喷射溢流染色机相联接,染色后废水直接处理用于水洗,染一缸只须一缸水,且不需另外加热,不仅节水、节能,而且适用于纺织印染有色废水的深度处理,能达到GB4287-9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即:COD<100mg/l,pH值在6-9之间,色度<50倍。

(3)CO2超临界染色[9]

传统的织物染色过程大多以水为介质,而产生大量的染色废水,给环保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人们尝试着以其它物质为介质染色。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其范围超越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流体,而不是一种可溶解物质的全能流体超临界流体在临界压力以上无论如何加压,也不能变成液体和固体,在临界温度以上无论如何加热,也变不成气体。因而超临界流体具有如气体的粘度,它可以和气体一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容器中,又具有如液体的密度,对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当温度在31℃以上,压力在72MPa以上时,CO2以超临界状态存在,因此以超临界CO2为介质的无水染色过程消除了环境污染问题,又由于染后不必烘干,故还可以简化染色的后处理工艺。通过涤纶用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染色所得布样色泽均匀,色彩鲜艳,着色牢固,数次洗涤不褪色,由CO2带出的染料可全部回收。但由于CO2超临界染色所涉及的压力过高,一次性投资大,适用染料品种不够齐全,只能染涤纶等合成纤维,所以其实际应用还需要不断改进,但是它将是未来染色工艺的趋向。

(4)纤维改性和高固色率染料

纤维改性[10]有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和生化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通过强浓碱溶液、液氨、甘油、磷酸等化学试剂处理改变纤维素纤维的形态和微结构,改善其染色性能;而通过低温等离子体、高能电磁波辐射线、高能电子辐射线和超声波处理不仅能改善纤维表面的粘合性能,还可提高纤维的染色和印花性能,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化纤分子的设计,改变已有或成纤高聚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同样也能改善纤维性能。另一方面新型合成染料的开发和应用也是大势所趋,高固色率染料也应运而生。

5结束语

印染废水的治理越来越得到各有关部门的重视,预防和治理印染废水的污染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污染后治理只是治标,控制和减少污染源才是治本,因此开发与环境相容的新工艺,减少污染源,从而维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1]戴日成,曹建舞.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处理技术综述.给水排水,2000,6(10):65-67

[2]姜应和,等.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8,(3):36-38.

[3]王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化工环保,1997,17(5):273~276.

[4]史红香,胡晓敏.Fenton试剂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J].辽宁化工,2006,35(4):202-204,210.

[5]杨俊仕,李国欣.活性污泥-接触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J].环境工程,2003,21(2):21-22.

[6]袁洪志.厌氧-好氧并用厂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8,83(4):39-41.

[7]蔡天明.微电极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染化废水的研究[J].环境工程,1999,17(4):27-29.

[8]王鸣.采用高频加热对织物进行酶退浆和双氧水漂白[J].印染,1995,21(3):14.

[9]胡望明,冯耀声,楼凡.织物的超临界CO2介质染色初探[J].印染,1995,21(5):12-14.

[10]宋心远、沈煜如.二十一世纪染色技术展望[A].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全国染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1~16.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