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首先计算每个因素每一水平的5个萃取率的平均值,然后利用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方法中的t检验法对每个因素萃取率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8]。结果表明:六因素中正辛醇分数和油/水体积比所对应的萃取率平均值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比较显著,其它因素差异不显著;由此得出,六个萃取工艺参数中正辛醇分数和油/水体积比对萃取率有显著性影响,其余参数包括三辛胺分数、溶液pH、静置时间和搅拌时间,对萃取率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也就是说,在考虑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时,后四个因素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任意水平,对萃取率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这对选取最佳工艺提供了方便。
2. 2 最佳工艺条件确定及验证
由表1中数据及其结果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不同水平的平均萃取率及各影响因素对萃取率显著性影响检验结果,见表2。
根据表2中数据,综合考虑酸性紫红-10B萃取资源化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总结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如下:萃取剂组成三辛胺/正辛醇/石油醚体积比为20/10/70;油水体积比为1/1;染料溶液pH值为2. 5;萃取搅拌时间为5 min;静置时间为15 min。根据上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见表3。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萃取效果较好,萃取率可达99·26%。
3 结论
(1)酸性紫红-10B染料的酸化-萃取-反萃取工艺是可行的,萃取率均超过96%;
(2)萃取工艺条件的操作范围比较宽。根据统计分析判断得出,六个萃取工艺参数中正辛醇分数和油/水体积比对萃取率有显著性影响,其余参数包括三辛胺分数、溶液pH、静置时间和搅拌时间,对萃取率均没有显著性影响。
(3)综合考虑酸性紫红-10B萃取资源化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得出最佳的萃取工艺条件:萃取剂组成三辛胺/正辛醇/石油醚体积比为20/10/70;油水体积比为1/1;染料溶液pH值为2·5;萃取搅拌时间为5 min;静置时间为15 min。
参考文献:
[1]李振宇,秦炜,杨义燕,戴猷元.反应萃取处理染料中间体H酸和DSD酸工业废水[J].环境科学, 2001, 22(6):57-60.
[2]韩文亚,祝万鹏,杨志华. 1-2-4酸生产废水资源化技术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2, 24(2): 65-67; 78.
[3]毕亚凡,李庆新,刘熙晴. H酸废母液的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3, 26(4): 33-34; 37.
[4]李长海,史鹏飞.β-盐母液萘磺酸分离方法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 2001, 21(12): 13-16.
[5]李中和,祝万鹏,杨志华,余刚.高浓度吐氏酸废液综合利用处理工程实例[J].给水排水,1999,25(12):30-32.
[6]陶显宏,胡顺兴.高浓度薛佛氏盐生产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工艺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1): 33-35.
[7]近晓红,王云祥,孙向东.络合萃取法处理高浓度H酸废水[J].江苏环境科技, 2001(6): 4-6.
8]李云雁,胡传荣.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