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环保 >

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深度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2日

由图2和图3可知,微絮凝直接过滤对浊度、COD的去除效果稳定,去除率分别为71%、47.9%,出水平均浊度为3.5 NTU,COD平均为33.4 mg·L-1。这是由于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微絮凝直接过滤停留时间不长,进入滤池的絮体未到达最终稳定,颗粒较小,这种微絮体穿透程度大,彼此之间及与滤料之间的碰撞机会多,接触凝聚作用充分,滤料孔隙中易形成带活性絮体的网状结构,使原水中的微小胶体在失去稳定条件下,易被吸附截留在滤料孔隙表面,从而使出水浊度明显降低,对COD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2.2超滤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2.2.1超滤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由图4可知,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超滤对浊度的去除率从96.7%上升到97.3%,平均去除率达到97%,出水中的浊度均在0.1 NTU以下,其主要原因是超滤过程是物理筛分过程,能有效截留无机颗粒物及大分子有机物等,超滤膜对浊度去除具有良好的保障作用。良好的浊度去除效果表明对微生物的去除能力较好,为深度处理后的印染废水回用有效提高了消毒效果,确保回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滤饼层的逐渐形成对浊度去除率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2.2.2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超滤对COD去除效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超滤对COD有一定的去除率,平均去除率为20%。超滤对COD的去除率与超滤本身的截留分子量以及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有关[8]。本试验超滤膜的截留分子质量为100 000,而印染二级出水废水中的有机物大都是被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所以超滤对COD的去除率较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超滤对COD去除率由开始时的19.4%上升到21%,后又缓慢地降低到20%,超滤对COD的去除主要是由超滤孔的筛分作用以及超滤表面形成的滤饼层的吸附作用而去除的[8]。刚开始运行时滤饼层还没有形成,COD仅被超滤筛分作用去除,去除率较低,随着滤饼层的逐渐形成,其吸附去除有机物的作用也增强,因而COD去除率不断上升。当滤饼层不断增厚,超滤表面增强的浓差极化最终影响出水水质,使得COD又有降低的趋势[1]。

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形成COD和色度,由于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色度主要由小分子物质引起,超滤对这种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不明显,色度去除率<10%。

2.3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跨膜压差的影响

4种不同处理工艺直接超滤(A)、砂滤-超滤(B)、微絮凝-超滤(C)、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D),对跨膜压差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直接超滤时跨膜压差增长最快,对膜污染也最为严重,在5个周期内,跨膜压差增长了0.012 MPa。其主要原因是印染厂二级出水污染物主要为溶解性有机物,在未进行预处理时,大多数污染物被截留部分附着在膜表面上使负荷逐渐增大,造成膜压差急剧增高。砂滤对超滤膜污染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跨膜压差迅速增长,因为砂滤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不大,形成的滤饼层密实且不易脱落,对膜造成不可逆污染。微絮凝能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溶解性有机物,这是因为投加混凝剂不仅能降低水中胶体颗粒表面ξ电位,影响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亲水性能,而且能增大有机物胶体的粒径,使其易被超滤膜分离,因此能适当的减轻膜污染。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膜污染影响最小,微絮凝直接过滤中过滤的目的是使小矾花相互碰撞并在絮凝作用下附着在滤料层上,被截留,过滤的实质是混凝过程的连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絮凝作用。因此对溶解性的有机物污染物的去处率在微絮凝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微絮凝直接过滤能强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其去除有机物可分为2个过程:(1)有机物在布朗运动和重力的作用下,输送到滤料表面:(2)由于滤料表面吸附多层铝盐碱化形成的氢氧化物微絮粒,且不断地更新表面层,这些絮粒有着极大的表面积和多余的化学键位及羟基,可通过物理化学吸附来达到去除水中有机物的目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