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4可看出,随着m(PAC)/m(PAM)值的不断提高,微絮凝对浊度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当加药比从1升高到8时,微絮凝对浊度的去除率从50%升高到92%,继续增大PAC加药量时,浊度去除率反而有下降趋势。这是因为PAC可以中和胶体表面的负电荷,在搅拌的作用下胶体容易长大进而沉降去除,但过量投加的PAC会使得胶体获得相同的正电荷相互排斥而难以长大[5],使去除率下降;m(PAC)/m(PAM)为8时最佳。微絮凝对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20%和8%左右。
2.2.2 PAC和PAM的加药量的影响
固定m(PAC)/m(PAM)为8,不断加大PAC和PAM投加量,观察其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如图5所示。
从图5可看出,随着PAM投加量从5 mg/L不断增大到10 mg/L,絮体不断结大,沉降效果变好,浊度平均去除率从90%增大至93.5%,CODCr平均去除率从15%升高至20%,氨氮去除率基本维持在7%~8%;当PAM投加量进一步增大时,CODCr去除率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过程。这是因为,PAM是一种高分子有机物,过量投加的PAM会以CODCr的形式出现在水中[6],同时浊度和氨氮去除率升高幅度并不明显,因而PAM和PAC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80 mg/L。经过BAF-微絮凝处理,经加氯杀菌后,各项水质指标见表2。
2.3成本分析
该工艺主要运行成本为2台1 kW提升泵和鼓风机电费、药剂费等。电费约为0.15元/m3,药剂费约为0.2元/m3,总的运行成本约为0.35元/m3。
3·结论
(1)BAF可较好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各项污染物,当气水体积比为3,运行周期为15 d,BAF对CODCr、氨氮、悬浮颗粒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5%、93%、75%。
(2)微絮凝可较好地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浊度,当PAC和PAM投加比为8、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80、10 mg/L;其对CODCr、氨氮、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20%、7.5%、93.5%。
(3)BAF-微絮凝工艺可以较好的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各项主要污染物,CODCr、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4%,浊度和悬浮颗粒物的平均去除率均为99%以上。处理后水质符合一般工业用水的水质要求,且成本低廉,仅为0.35元/t,该工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燕莉.电凝聚对微污染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4.
[2]罗茜,李远军,张锐,等.BAF工艺在污水处理厂的运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34-35.
[3]张诗华,郑俊,张刚,等.A/O体积比对BAF前置反硝化工艺性能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10,36(1):70-73.
[4]焦阳,李军,朱向东,等.BAF深度处理二沉池出水的抗冲击能力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3):103-105.
[5]黄瑞敏,林德贤,谢春生,等.混凝脱色-悬浮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印染废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1):81-83.
[6]闫昭辉,董秉直.混凝/超滤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J].净水技术,2006,25(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