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中的重要行业,纺织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的重点污染源之一。据统计,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各工业部门第5位。2004年全行业废水排放量为13.6亿m3,其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以COD计)居各工业部门第6位[1]。
多年来对于印染行业加工废弃物和废水的治理,多以末端治理为主,但单一的末端治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而且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重新考虑环境治理政策。对此,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了一种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方法———清洁生产。
随着清洁生产的深入开展,世界各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已从最初的化工企业逐步扩大到第一、二、三产业。虽然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和技术规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他企业清洁生产的成功经验,引入清洁生产理论。推行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可以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环境质量持续不断地改善。
1·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容
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印染生产的全过程,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不断改进印染技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推行清洁生产是解决我国印染行业的环境问题、生产安全合格的产品、实现印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贯穿生产和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包括清洁的能源及原料输入、清洁的工作环境、清洁的印染产品;废弃物处置全过程包括印染行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过程。
2·印染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紧迫性
2.1环境保护的压力
印染行业与电子、机械、电力等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技术含量不高,自动化程度较低,管理模式也比较粗放等特点。印染加工过程使用大量化学药剂和染化料,废水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其污染物浓度高(COD)、色度深、氮磷含量低,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印染工业每年需消耗近亿吨的工业用软化水,每天废水排放量约3~4万m3,印染厂每加工100 m织物,产生废水3~5 m3[3],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国家新颁布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对各印染企业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更全面、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印染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环境保护压力。
2.2资源节约的需要
有资料表明,我国印染企业生产的棉印染产品的单位产品取水量在3.0~6.0 t/百米,个别企业则高达8.0 t/百米,单位产品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则为3倍左右[4]。我国又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城市严重缺水与企业大量消耗形成尖锐的矛盾。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推行和实施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2.3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法规标准要求也更加严格,对印染产品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在愈加严峻的形势下,印染企业必须走信息化和生态化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生态工艺和清洁生产的要求运转和经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控制“三废”污染物排放,改善企业环境行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3·当前印染行业清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的清洁生产为印染行业的清洁生产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但把清洁生产应用于印染行业,毕竟是一个新的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当前印染行业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我国大多数印染企业生产水平低下,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经济和技术实力开展清洁生产;
(2)印染企业清洁生产意识不强,认为清洁生产只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而提出的一项措施,对于清洁生产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认识不足,因此缺乏清洁生产的动力;
(3)不少企业仍在沿用流程长、能耗与水耗大的传统工艺,以廉价劳动力和牺牲环境的方式换取眼前的利润;
(4)生产工艺与技术落后,粗加工特征明显。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特色产品和品牌,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差异性不大,附加值不高;
(5)以数量取胜,以产品价廉为主要竞争手段,利润低;
(6)缺乏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和对清洁生产的有效监督管理;
(7)缺乏区域性的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示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