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百川资源再生科技公司创始人张飞鹏,用回收的废旧PET瓶织出了永不褪色的面料, 其成本比传统纺织方法还要低廉。
中国箱包生产基地福建泉州的箱包产 +量约占全国的1/3,每年产业集群 产值超过300亿元,张飞鹏创办的企业就 是这个产业生态圈的受益者之一。每个月, 张飞鹏的工厂要向包括新秀丽、安踏这样 的品牌箱包客户提供两三百万米的箱包布 料。“仅从纺织厂的规模来看,我们不算 大,”张飞鹏坦言道,“但在免印染箱包布 料领域,我们应该是全国第一了。”
令张飞鹏骄傲的绝不仅仅于此,他创办的公司有个与“纺织”毫不相关的名字一福建百川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原因在于福建百川生产的纺织面料百分百 源于回收再利用的废旧塑料矿泉水瓶、饮 料瓶,或称PET (聚酯)瓶。这些PET 瓶织出的面料质地均匀、细腻,颜色丰富, 可以被制作成雨伞、帐篷、窗帘、餐桌布, 并且永不褪色。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宏观环境下,纺织 行业也受到影响,福建百川却订单充裕, 逆市增长。“这说明客户在认可我们产品。品质和价格的同时,认同我们的环保理 念,”张飞鹏说,“我们每生产1吨涤纶牛 津布可以节省6吨石油资源,节约50吨 印染用水,减少2吨燃煤。” 2012年百川 的营业收入将达到2亿元,是中国最大的 回收PET瓶片的化纤纺织公司,其利润 率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将回收的废弃PET瓶用于纺织并不 新鲜。上世纪90年代初,堆积如山的 PET瓶垃圾成为困扰美国政府的严重问题。如果用填埋的方式处理PET瓶,可 能上百年也无法让这些石油产品完全降 解,而用焚烧或化学方式处理的后果极 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但从分子角度来看, PET瓶与涤纶丝完全一样,只是同一个母 亲的不同孩子罢了。”张飞鹏解释说。在 美国政府积极的补贴政策引导下,耐克、 阿迪达斯这些知名运动品牌率先尝试将回 收的PET瓶用于纺织。
粗略估算,全球每年大约产生4,000 亿个废弃PET瓶,而生产这些瓶子则需 要消耗7,500万吨石油,如果能够将之全 部回收利用于化纤纺织,则可以满足大 约1/3的中国当前年化学纤维的总需求量。 毋庸置疑,这将是一笔丰富的城市矿产资 源:生产一件T恤一般只需5个PET瓶, 制造一把雨伞仅用4到6个PET瓶。但 在中国,回收的PET瓶目前主要被用于 生产品质低劣的再生塑料制品,或是再生 为纺织品填充物或制造无纺布的涤纶短 纤,而真正用回收的PET瓶片进行纺织 则有着相当高的技术门槛。
“回收的PET瓶已经被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它与石油提炼出来的高纯度的化纤原料有着天壤之别,要知道,通常我们一根用于纺织的长丝有9,000米长, 仅重1.5克,哪怕一点点杂质都会让纺丝 难以进行,或者严重影响长丝的品质。” 张飞鹏解释说。
正因为如此,在技术上如何让回收的 PET瓶变得“洁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国际上主流的做法是裂解法和造粒法,两 种方法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净化 过程让回收的PET瓶“重生”为颗粒状 的化纤原料,从而达到纺丝的要求。“这 些方法的效果不错,但工艺复杂,成本很 高,由此生产出来的商品通常只是适用于环保人士的奢侈品,”张飞鹏说,“在我看 来,环保不应该只是概念,它需要平民 化,所以我不赞成把概念上的东西变成成 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如果要降低资源再生 的成本,就必须创新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和 路线。”
今年38岁的张飞鹏有着敏锐的发现 思维和突破精神。16岁时,他便开始了 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初中还没有毕业,他 就用借来的2万元钱开出了晋江第一家 溜冰场,并且7天内回收了创业资本;18 岁时,他创办了一家童装厂,把成人服装 中过时的积压电脑提花面料运用到童装的设计、生产,当时赚得盆满钵满,但最终 却因为缺乏长远的设计规划而由盈利陷入 亏损。
“25岁以前,我尝试过很多事情,但都是发现什么商机就去做什么,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张飞鹏总结说。历经少年创业的风风雨雨之后,张飞鹏随家人移居香 港,开始了打工生涯。其间,他做过建筑工人、推销员等社会底层工作,闲暇时还去做义工。张飞鹏将这段打工的经历视为宝贵的人生财富,“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 沉淀下来,用更多时间思考。”
在加入一家颇具规模的化纤公司后, 张飞鹏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从一名 普通销售员被一路提升为公司常务副总经 理。当公司旗下的一家工厂面临危机时, 张飞鹏通过变革产品发展思路,仅用了3 个月就让这家工厂扭亏为盈。
2003年,在一次与泉州一家颇具规模的箱包客户交流过程中,张飞鹏发现了一个重新创业的契机。箱包厂老板向张飞鹏抱怨,刚刚出口到欧洲的一批箱包由于黑色的里料褪色污染了箱包面料,结果遭遇全部退货,损失惨重。这个当时令中国箱包行业颇为头痛的褪色问题被称为“色转移”,箱包出口企业可能每年为此赔款上亿元人民币。“如果解决了色转移的问题, 无疑可以撬动一个巨大的市场。”张飞鹏 想,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解决方案:用全色丝织布。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