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反应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絮凝电气浮对COD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在试验最初40 min,COD的去除率增加较快,当反应40 min时,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5.5%。之后,对COD的去除率增加趋于平缓。为了节约电能的消耗,电解时间不宜太长,选取40 min作为最佳反应时间。
2.4极板间距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由图4可知,极板间距对电气浮效果的影响不是很大,3种电极间距的处理效果差别不是很大,极板间距在0.5、1.0、1.5 cm的条件下,絮凝电气浮对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9.3%、63.9%、62.7%。一般情况下,极板间距过小,液相电阻小、电压低,有利于电耗降低,但是电极安装难度高,并且容易堵塞;间距加大时,电气浮电压也变大,消耗的电能也增加[7]。因此,选取极板间距为1 cm作为最佳极板间距。
2.5 pH值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由图5可知,pH值对COD的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在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对COD有较高的去除率,在pH值为7的情况下,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0.9%。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此pH值范围内易生成Al(OH)3絮体,有利于絮凝过程的进行及电极反应。但考虑到成本效益,选取pH值为7作为最佳值。
3·结论与讨论
絮凝电气浮技术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最适宜投加量为40 mg/L,电气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电流强度为1 A、反应时间为40 min、电极间距为1 cm、pH值为7。絮凝电气浮对印染废水有较好的预处理效果,可大幅降低水中COD,为废水后续深度处理提供了条件。电气浮占地面积小、无噪声、气浮效率高,可实现一体化运行。
4·参考文献
[1]侯文俊,余健.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新进展[J].化工环保,2004(24):105-107.
[2]阮新潮,王涛,曾庆福.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J].工业水处理,2006,4(26):22-24.
[3]程春民.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J].工业水处理,2007,4(27):61-64.
[4]高学治,党建伟,侯亚林.印染废水絮凝脱色研究[J].山东环境,1999(6):30-31.
[5]刘瑞娟,柴涛.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与絮凝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11068-11069.
[6]冒爱荣,钱晓荣,陈亮,等.阳离子淀粉对含锰(Ⅶ)废水的絮凝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2):7430-7431.
[7]李祥华,魏平方,邓皓,等.电气浮法处理钻井废水实验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15(2):14-16.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