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将0.2g纤维分别放于100mL 0.04mol/L的CuSO4溶液中,不同温度下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震荡30min直到吸附平衡。然后取残液测其吸光度并计算吸附量。图8给出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量变化曲线。
从图8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逐渐升高。这表明Cu2+在离子交换织物上的吸附是吸热过程。温度大于30℃后,温度的升高对吸附量的影响不大,表明离子交换织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2.4 Cu2+的解吸
为避免二次污染,应采用一定方法将已吸附在离子交换织物上的Cu2+解吸回收。由2.3.1知,织物在pH小于2时的吸附量非常小,因此采用0.1mol/LHNO3降低溶液pH值以进行解吸研究,由下图可以看出解吸后的离子交换织物与未进行吸附的离子交换织物吸附能力基本相同。
3结论
(1)利用柠檬酸和β-环糊精制备的新型离子交换织物,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单,对Cu2+吸附效果良好,吸附30min即可接近吸附平衡。
(2)溶液pH小于3时,离子交换织物对Cu2+的吸附量较小,随着pH值的增大吸附量逐渐增大,在pH值为5.5时具有较高的吸附量。
(3)离子交换织物对Cu2+的吸附受温度影响不大,在室温下即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
(4)已经吸附在离子交换织物上的Cu2+可以用HNO3解吸回收,避免二次污染。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