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先自流进入调节池,调节废水的水量、水质,再提升到混凝反应罐,调节pH、投加混凝剂进行絮凝沉淀后,废水进入引气气浮设备,经引气气浮设备去除沉淀后,废水进入兼氧反应池,采用接触活性污泥法进行生化处理,最终实现排放标准。生化处理所产生的污泥与引气气浮设备中的沉淀一起经回流处理后,剩余污泥经沉淀池沉淀后排至污泥浓缩池进行浓缩,经板框压滤机脱水后外运处置。
3 系统处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3.1 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原工艺采取先将废水pH 调节到6~9 后再投加硫酸亚铁和聚丙烯酰胺进行混凝的方式,其中硫酸亚铁投加质量浓度约为2 000 mg/L,聚丙烯酰胺约为3 mg/L。由于硫酸亚铁本身的还原性和颜色,在用药量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返色现象,且其在碱性条件下与PAM 的复配使用效果不佳,从而出现产水色度偏高、COD 去除率低等问题,排污指标超过《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Ⅱ级排放标准。
3.2 系统加药处理改进措施
根据现场的工艺流程在实验室进行了共4 组小试试验,选用了3 种药剂,试验过程为:25 ℃下,取印染废水1 L置于烧杯中,调节pH 至中性,在不断搅拌下首先加入100~150 mg/L 印染水专用高效脱色剂A,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50~200 mg/L 助凝剂B,最后加入0.5~1 mg/L 相对分子质量为1 200 万、离子度为50%的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搅拌均匀后,静置15 min,沉降分层后取上层澄清液进行分析。其试验结果见表2。由于原水氨氮极低,以及后续工序中存在浸没式超滤设备,故除COD、色度外,本次实验不考虑其他污染指标。
表2 调整加药方案后试验结果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