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进水有机物浓度,mg/L;
Le—出水有机物浓度,mg/L。
公式可改写成:O2/[Q(La- Le)]=a’+b’XvV/[Q(La- Le)]= a’+b’/N’。
式中:O2/Q(La- Le)——去除每公斤COD所需氧量;
Ns’—污泥负荷率,kg[BOD5]/(kg[MLSS]·d)。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污泥对氧的摄取能力一定即a’、b’一定时,当污泥负荷率低时,去除每公斤COD的需氧量就多,这是由于合成后的污泥量自身氧化比较多,较多的污泥本身呼吸需要较多的氧量。为此,本试验进行了两种工艺的活性污泥对氧的利用率比较。以Qair/Q(La- Le)表示去除每毫克COD所供的空气量,式中Qair表示每批提供的空气量(L/批),Q表示每批处理的废水量(L/批),(La- Le)表示每升水中去除的COD量(mg/L),以去除每毫克COD所供的空气量为纵坐标,以SBR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为横坐标,绘出如图4所示的曲线。
由图4可见,SBR法相关直线的截距高于内电解-SBR法,这表明,当保持反应器内相同的溶解氧时,去除每毫克COD,组合工艺所需的供气量小于SBR法的供气量,也就是就,由于两种污泥的结构和性能不同,而导致a’,b’值不同,组合工艺中的生物铁污泥对氧的摄取能力或利用率要优于SBR法的污泥,尽管其中的污泥浓度是SBR的2倍多,COD去除率要比单独SBR法高出20%多,但对供氧的需求并不比单独SBR法多,这一点对好氧生物处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论
①对比试验表明,内电解-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效果优于单独的SBR法,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5%和90%左右,内电解明显强化了SBR生化工艺的效果。
②废水经内电解处理后,提高了可生化性,而且内电解出水中的铁离子在生化反应池内,由于pH值的升高及曝气后生成的Fe(OH)3絮体与菌胶团有机结合后生成了比重较大、结构呈团粒状、沉降性能优良的生物铁絮体,使得反应器内能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由于生物铁污泥吸附能力强,它富集了较多的微生物及有机物,有利于各种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
③尽管组合工艺中的污泥浓度是SBR法的2倍,COD去除率比SBR法高出20%,但对氧气的需求并不比单独SBR法多,这证明组合工艺中强化的活性污泥对氧的利用率优于单独的SBR法。
<<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