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真菌:白腐真菌对环境中各种有毒难降解异生物质具有广谱、高效、低耗、适用性强的生物降解能力.它通过自身分泌的特殊降解酶系或其他机制,将各种染料降解脱色,许多白腐真菌对染料有广谱的脱色降解能力.朱勇等[25]用合体式及分体式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研究非灭菌环境下对活性艳红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能够有效降解活性艳红染料,起始阶段两个反应器的脱色率上升迅速,ρ(染料)=50 mg/L时,1 d的脱色率可达65%左右,4 d的脱色率高于80%,脱色率随废水质量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藻类:藻类对染料的降解取决于染料的结构特征、藻类的生理生化特性和环境因素,降解方式是偶氮双键断裂生成芳香胺.E.Acuner等[26]研究了小球藻对偶氮染料Tectilon Yellow 2G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小球藻驯化前,COD去除率分别为69%、66%和63%;而该小球藻驯化后,COD去除率分别增至88%、87%和88%.经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图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
未经驯化的小球藻处理后染料转化的终产物为苯胺;而经驯化后小球藻处理后的染料溶液检测不到苯胺.可见未驯化的小球藻对染料的脱色机理是生物转化,而驯化后的小球藻是生物降解.
2.2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游离的酶及微生物固定在限定的空间区域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的一项技术,其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有促进作用.HEFang等[27]用8株高效脱色菌,研究了悬浮和固定化(PVA为载体)高效脱色菌对偶氮染料4BS的降解,结果表明:在pH为5~8、25~40℃及高溶解氧振荡培养下,该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染料质量浓度1 000mg/L时,脱色速率为81.25 mg/(L·h-1),且固定化后脱色效果更好.赵林果等[28]采用自制复合型载体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固定的漆酶对染料酸性紫进行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反应4 h,染料酸性紫脱色率达到98.5%.重复分批使用固定化漆酶处理染料酸性紫8批次后,脱色率仍然能保持在90%以上,其催化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3展望
综观我国印染行业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一些实用技术,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产品结构及工厂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存在,加重了废水治理的难度.因此,解决印染废水处理问题的根本出路需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3.1工艺的合理组合
单纯的物化法和生物法从经济性、技术性、实用性方面都各存在一定的缺陷.物化法应用范围狭窄,运行费用较高,生物法存在色度和COD脱除效率不高且反应时间长的缺点.故开发以厌氧-好氧联用为轴心、与物化法结合的混合多级处理工艺,才能更好地控制印染废水的危害.但如此多的处理方法及工艺,如何合理地组合它们至关重要.
对于处理工艺的选择应该做到:对症下药,选准工艺.在我国仅凭“印染”两个字就选工艺、选流程,并且做出工程来的例子很多.但印染污水成分非常复杂,而且会因不同工艺和不同时间而变化,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污水.因此,企业不仅要充分了解其生产工艺和废水水质,根据棉纺、毛纺、丝绸和麻纺等印染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水质特点,制定合适的废水处理工艺,而且还要反复测定水质,完成小试后,才能确定工艺参数.最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出最优化处理技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处理效率不断提高,有效降低处理成本.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