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缺氧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如前所述,缺氧段的作用是使部分结构复杂的、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在兼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其可生化性,并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缺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一般是根据进水COD浓度来确定的。当缺氧段采用填料法时,通常建议按每100mg/L的COD需水力停留时间1h累计取值。好氧段负荷限值有两种方法,一是不计缺氧段去除率,此时好氧段负荷的限值略高于一般负荷值;另一计算法是按缺氧段BOD5去除率为20%~30%计,而好氧段的负荷按一般负荷值计算。经这一工艺处理后,BOD5去除率在90%以上,COD去除率一般大于70%,色度去除率较单一的好氧法也有明显提高。
4.生物转盘、塔式滤池
生物转盘、塔式滤池等工艺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中也曾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厂目前还在运行。但由于这些工艺占地较大,对环境的影响总是较多,处理效果相对其他工艺低,目前已很少采用。
5.厌氧处理
对浓度较高、可生化性较差的印染废水,采用厌氧处理方法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有机物的去除率。厌氧处理在实验室研究、中试中已限得了一系列成果,是有发展前途的新工艺。但其生产运行管理要求较高,在厌氧处理法后面还需好氧法处理才能达到出水水质要求。
(三)物化处理与其他处理技术
印染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物化处理工艺主要是混凝沉淀法与混凝气浮法。此外,电解法、生物活性炭法和化学氧化法等有时也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中。
1.混凝法
混凝法是印染废水处理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两种。混凝法对去除COD和色度都有较好的效果。混凝法可设置在生物处理前或生物处理后,有时也作为唯一的处理设施。
混凝法设置在生物处理前时,混凝剂投加量较大,污泥量大,易使处理成本提高,并增大污泥处理与最终处理的难度。
混凝法的COD去除率一般为30%~60%,BOD5去除率一般为20%~50%。
作为废水的深度处理,混凝法设置在生物处理构筑物之后,具有操作运行灵活的优点。当进水浓度较低,生化运行效果好时,可以不加混凝剂,以节约成本;当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时,可以考虑不设二次沉淀池,让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出水直接进入混凝处理设施。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多数是将混凝法设置在生物处理之后。其COD去除率一般为15%~40%。
当原废水污染物浓度低,仅用混凝法已能达到排放标准时,可考虑只设置混凝法处理设施。
2.化学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一般作为深度处理设施,设置在工艺流程的最后一级。主要的目的是去除色度,同时也降低部分COD。经化学氧化法处理后,色度可降到50倍以下,COD去除率较低,一般仅5%~15%。常用的脱色处理法有氧化法和吸附法两种。氧化脱色法有氯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光氧化法三种。
(1)氯氧化脱色法
氯作为消毒剂已广泛地应用于给水处理,其作为氧化剂时的功能与消毒有所不同。氯氧化脱色法就是利用存在于废水中的显色有机物比较容易氧化的特性,应用氯或其化合物作为氧化剂,氧化显色有机物并破坏其结构,达到脱色的目的。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