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采用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染整废水集中处理工艺进行现场测试,验证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处理效率及技术经济性。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易于管理,平均出水水质可以稳定在CODcr≤100mg/L、BOD5≤25mg/L、色度≤40倍、悬浮物≤70mg/L、氨氮≤15mg/L、硫化物≤1.0mg/L;平均剩余污泥产生量14.8吨污泥(80%含水率)/万吨污水,可以比一般前物化处理工艺减少约40%的剩余污泥量。验证结果为最佳可行技术筛选提供了技术依据。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2009年,纳入我国环境统计的纺织企业废水排放量为239116万m3,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1.44%,位居第三位纺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承载着创造产品附加值及提高产品档次的功能,是纺织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其废水排放量占整个纺织工业的80%左右。由于染整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和化学助剂不同,产生废水水质具有以下特点: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CODCr浓度高、色度大,BOD5/CODCr低,可生化性差,碱度大、pH偏高,有些废水中还含有硫化物、重金属等物质。
由于染整废水排放量大,处理难度高。废水集中处理模式节约建设资金,降低运行成本,易于管理。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达标率,符合国家环保部提出的在污染治理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治理方针。本文对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染整废水集中处理厂进行现场测试,通过测试数据分析处理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经济性,补充完善筛选工艺技术的清洁生产指标、设计指标、运行指标、经济指标等数据,为染整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编制提供基础数据。
1.现场验证地点选择
纺织染整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已经形成分片集中发展趋势,各个企业均建设废水处理设施,不仅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而且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运行管理,常常导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稳定运转。集中废水处理模式受到了企业欢迎,企业只需将产生废水进行简单的预处理,就可以直接排入废水集中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厂按排放废水水量和水质进行收费,减轻了企业投资、运行、维护与管理的负担,促进了企业对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挖潜,提高了废水资源化再生利用意识,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对集中废水处理厂废水收集、处理和排放情况,对各企业排污情况进行监管,既方面相关部门监管工作,又能有效防止企业偷排漏排现象,保证了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染整废水集中处理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目前国内纺织染整废水集中处理主要采用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技术路线,处理单元由预处理(格栅、中和、调节),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化学混凝或混凝气浮等组成。主体工艺流程以生化+物化、物化+生化+物化和物化生化为主:在生化处理之前进行物化处理,化学药剂消耗量大,运行成本高,剩余污泥产生量大,并且给后续生化处理操作带来难度;在生化处理之后进行物化处理,可以去除难生物降解CODCr和色度,一般以混凝沉淀过滤为主,也有处理厂为了满足回用目标,使用BAF、MBR或超滤、反渗透膜等处理技术。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