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梳棉高产措施效果试验
1959年纺织工业部组织对弹性针布梳棉机的高产措施,如下行式双刺辊、锡林刺辊上三角区均匀分梳辊、双区盖板、锡林选择辊和真空连续抄针回用装置等在上棉一厂进行集中试验,澄清措施效果,堵截盲目推广。
(8)定点制造金属针布
2b世纪50年代末分别定点青岛纺机厂和上海齿条厂(后改为上海金属针布厂)制造金属针布。
(9)定点制造精梳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邀集专业技术人员在上海第二棉纺织厂试制红旗二型、三型精梳机。1958年广州、上海引进英国泼拉脱(Platt)哈脱福特(Hart—frod)精梳机,并经选型定型于1960年纺织工业部定点上海第一纺机厂借鉴移植哈脱福特生产A201型精梳机,英制改公制,开创了我国制造精梳机历史,填补棉纺设备空白。
(10)引进金属针布半硬性弹性针布和总结推广
梳棉“六三”保全工作法
20世纪60年代初期,大量引进日本金属针布和三配套(锡林、道夫和盖板)SR型半硬性弹性针布,其中SR针布使用效果显著,推动我国弹性针布压磨和热处理技术有很大促进,虽对推广金属针布起到负面影响,但对改进金属针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1963年上海纺织工业局在上棉九厂总结推广棉“六三”保全工作法,使平修技术又上一个台阶。
(11)梳棉机改型和自动抓棉机诞生 1966年青岛纺机厂开始批量生产A186型金属针布梳棉机,作为换代(第二代)产品,同时移植配套四罗拉剥棉、三吸和∮600mm大卷装(后派生型号有A186C、D、E、F、C等)。同期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立项研究自动往复式抓棉机,获国家科技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