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梳”发展回顾大事记
建国以来,“两梳”技术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以自我参与或间接收集,汇总如下,仅作历史查证参考。
(1)定点制造梳棉机
1950年,定点青岛纺机厂,借鉴移植日本丰田[类同英国泼拉脱(Platt)],制造1181型梳棉机,开创批量制造梳棉机的先河。
(2)创建技训班
1951年华东纺织管理局筹建技术训练班(简称技训班,其中包括清棉梳棉技训小组),由国内和日籍专家参加指导,贯彻技术工人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理论联系实际,为机械操作规范化培养人才,共办4届,并在1956年出版《开清棉、梳棉专门工艺学》等,内容详实丰富,对技术有很大推动作用。
1988-1994年纺织工业部委托上海举办梳细布高级技工培训班,共七期,全国梳棉受训人员近200名。
(3)“五三”保全工作法
1953年4月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在上海联合召开全国棉纺织保全会议,重点梳、细、布机械维修工作法(简称“五三”保全工作法,与1951年在青岛召开的郝建秀细纱挡车工作法和1951年在天津召开的五一织布挡车工作法合称三大工作法),并出版丛书,为整顿机械状态,提高安装精度打下基础。会后纺织工业部组建上海棉纺织清、梳、并、粗、细、准备、布机保全工作队共23人赴东北金州纺织厂推广工作法3个月。
(4)清钢浆会议
1954年10月在青岛召开全国棉纺织技术专业会议(简称清钢浆会议),会后编写出版丛书,创导了对梳棉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对梳棉辅机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刺辊漏底五点隔距、落棉调整起到导向作用。刺辊加速由450r/rain提高到600r/min,锡林速度由160r/min提高到180r/min,道夫8r/min突破达到12 r/min。清棉主要研究了分类排队配棉、控制落棉和增进棉卷均匀方法等为节约用棉提高质量提供经验。翌年华东纺管局组织磨盖板机平修工作法技术培训班。
(5)金属针布启步研究
1955年纺织工业部纺织研究院开始进行金属针布的试验研究,并于1956年编写出版《梳棉机金属锯条的应用》一书,对推动采用金属针布起到带头作用,当时基本与国际发展同步。
(6)梳棉高产探索和老机的筛选
1958年纺织工业部在青岛组建高产梳棉机试验研究工作组,有纺织部纺研院、山东纺研所、青岛纺机厂和青岛四、五、六棉纺厂参加,开创高产梳棉机试验研究的新纪元。同年老厂开始淘汰落后机型,确定1181、泼拉脱、丰田梳棉机为保留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