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一性四度”是所有梳理元件质量的共同要求
“一性”就是工艺性。开拓创新,把握几何形状参数的优化,分别主次,明确主攻方向,精梳超梳化程度要反映到生产质量实际,精梳要更上一层楼。初步认为精梳锯齿整体锡林、密齿必须兼顾足够的齿深,密齿弧背是方向,齿尖角在刚性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小些,以提高穿刺能力,齿侧面斜度和淬硬深度应该延续到齿根处,棱边不能存在快口,工作角和齿深力求做到全面逐齿渐变,各组间齿片(条)应预置不同方向的倾斜度(即“之”字形排列),避免重复空梳通道,组间接缝处周向齿距应该平滑过渡,工作角从60°→45°(前角30°→445°),齿深从3.5→2mm应该是方向(传统植针锡林长期使用全面60°,日本中川初期锯齿锡林全部45°),齿密从22齿/(25.4mm)→130齿/(25.4mm),圆心角90°分5组,110°~112°分6组,相当于第一组纵、横向齿距4.5mm、0.9mm,末组最小纵、横向齿距1.7mm、0.45mm,最小齿隙0.18mm,以迎合优质白棕毛刷棕毛平均直径0.15mm、插入深度2.5mm的要求。顶梳齿密系列化,应研究齿片不同厚度来实现。梳棉方向比较明确,锡林是主体,矮、浅、薄、尖、光、密、小(角度)是指南。
“四度”体现实用性,即尖锐度、耐磨度、光洁度和平整度(尖锐度兼顾尖度和锐度,耐磨包括淬火均匀度)。排列/顷序是以目前国产梳理元件制造难易程度为次序的,尖锐是穿刺性能的关键,耐磨是持久使用寿命的保证,光洁是高速要求的核心,平整是梳理技术的基础,“四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目前国产质量水平已有提高,基本上都以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生产,但与国际晶牌尚有不小差距,必须迎头赶上,急起直迫,直至超越。主梳(梳棉锡林和道夫,精梳锡林和顶梳)齿顶尖度≤0.05X0.05mm,齿尖硬度应研究材质和热处理水平,提高硬度和韧性或进行喷镀技术研究,确保前期耐磨度兼顾后期耐磨度,希望跨行业协作攻关,体现国力综合水平,梳棉锡林金属针布使用寿命应>800t,精梳锯齿整体锡林>100t;光洁度(粗糙度)应提高光洁处理水平,同时研究电化抛光技术,使开清棉锯齿Ba≤0.8um,梳棉向精梳靠拢≤0.4um,精梳向转杯纺分梳辊靠拢≤0.25un,以上指标也应包括冲齿切口精度;平整度梳棉锡林筒体径向跳动和母线直线度各应做到0.02mm的基础上包卷后应<0.04mm,刺辊<0.05mm,盖板包覆后的平面度<0.04mm,根差<0.02mm,附加分梳件平面度<0.04mm;精梳锡林径向全跳动≤0.08mm,顶梳齿侧平面度≤0.10mm,齿尖直线度≤0.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