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精梳 >

普梳和精梳技术发展与创新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4日


4.3.2  高新技术应用促进开清工艺技术进步  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开清装备系列中尤为突出,传感技术大大超越过时的杠杆摇板和水银开关、变频调速、匀整技术和新型除尘滤尘技术在开清部分运用广泛,后续机台直接反馈信息平衡喂给速度、存棉数量和打击力度(速度),实现连锁调控,吸落棉不影响内部气流,这些都为短流程高效能提供基础,为简化看管节约用工直接带来效果。


5探索和思考
5.1  回顾历史促进发展
    建国以来前30年,应该承认“两梳,,技术基础工作累积丰富经验有收获,但创新发展不快是教训,后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广泛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并有分析地择优学习赶超方向,明确“两梳”早期梳棉机借鉴移植英国泼拉脱(日本同类型丰田)梳棉机和哈脱福特(Hartford)精梳机是正确的,后期多数引进德国特吕茨施勒尔(Trtitzschler)DK型梳棉机和瑞士立达(Rieter)C型梳棉机带清梳联,以及立达E型精梳机和意大利马佐里(Marzoli)PX型精梳机结合准备工艺设备,再有引进瑞士格拉夫(Graf)等金属针布、盖板针布、固定盖板制造生产设备流水线、日本中川(NKS)和瑞士格拉夫(Graf)精梳锯齿整体锡林等应该说也是正确的,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两梳,,技术的提高与发展。由此深刻体会到,国际技术水平的提高,都是在互相借鉴,国际配套和广泛交流中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其中引进先进技术和举办国际纺机展等也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符合新技术的发展必然经历创新探索期、磨合观望期、成熟发展期直至精品功能期的客观规律。但必须看到,重复引进,重复制造,无限延伸,无序竞争,缺少关键内容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再有当前引进数量仍然比较突出,据中国纺织报资料报道,2002年进口梳理机6626万美元,数量829台;梳理针布1054万美元,由此充分说明国际竞争的剧烈。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应对,深入研究,探索创新,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立足国内,走向世界,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